«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13-01-03 04:59

譚慧敏

亞洲債券市場快速發展

隨著亞洲債券市場逐漸發展成熟,當地投資者(特別是保險和退休基金)的需求不斷增加,再加上國際投資者在低息環境中尋求收益,亞洲債券的地位正愈來愈舉足輕重。

儘管發達國家的經濟仍面對諸多挑戰,亞洲政府(日本除外)的財政狀況卻較為穩健,當中大部分國家的信貸評級展望屬於穩健或是正面。與此同時,區內通脹壓力溫和,預料貨幣政策不會收緊。亞洲企業亦逐漸分散融資渠道,積極利用債券市場發債。因此,亞洲債市料會繼續表現出色。

自2000年底至2012年第三季期間,亞洲本幣債券市場(不包括日本)高速增長。市面流通的本幣政府債券由不到5000億美元,大增至4萬億美元,企業債券亦由3420億美元,增至2.1萬億美元。

由於環球流動資金充裕,以及亞洲的基本因素獲看好,國際投資者正日益看重亞洲債市,外資持有的政府債券數量在近年來穩步上升。例如,馬來西亞的政府債券現有逾28%由外國投資者擁有,遠高於2008年底的11%。印尼政府債券的外資持有比例亦由2008和2009年的15%至20%,大幅上升至2012年的約30%。

亞洲美元債券和本幣債券在2001至2012年間的年率化波幅分別僅為7.1%和6.5%,遠低於亞洲股票的20.6%和美國股票的15.9%。但美元債券和本幣債券期內的年率化回報分別達到7.3%和8.1%,僅略低於亞洲股票的9%,但卻遠優於美股的2.3%。

至於風險因素,亞洲債市要面對環球流動資金可能大幅收縮,以及當地通脹會否明顯上升。前者在未來一兩年間發生的機會不大,因為聯儲局、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均已承諾延長寬鬆貨幣政策的時間,且在有需要時還可能會進一步放寬。

至於通脹問題,由於歐美增長依然疲弱,目前亞洲的通脹壓力仍然溫和。然而,2008和2011年由商品帶動的通脹卻提醒我們,部分亞洲國家(特別是那些低中收入國家)對環球商品價格相當敏感,家庭開支中有很大比例是用於食品和燃料。

商品價格經常受到地緣政治或氣候影響,如油價受到前者影響,食品和原料價格則受後者影響。但從之前的情況來看,如果通脹純由商品價格推動,影響會較為短暫,反而有望提供投資亞洲債市的機會。

總括而言,憑藉高息、低波幅以及基本因素穩健等優勢,迅速擴張的亞洲債券市場將會愈來愈受區內外投資者的青睞。雖然未來亞洲債券較難獲得媲美近年的回報率,而且需要更加積極的管理,但鑑於目前的環球低息環境以及投資市場的波動狀況,亞洲債券仍是值得留意的資產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