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外匯 | 2012-09-07 06:00

滙展雄濤 葉劍雄

歐債計劃考核表

據說一篇在《彭博》刊登的文章,詳述了歐洲央行向歐洲各國央行官員解釋買債計劃的詳情,筆者行文時未知結果,但讀者瀏覽本文時,央行已公布有關細則。本來應該等待德拉吉的記者招待會後才下筆,但一想這篇文章不正好代表市場對央行買債的期望,一旦央行公布的計劃沒有這篇文章所述的周詳,正正反映央行未能達到市場的要求,故先寫下來,讓各位讀者比對一下。

文章提到,央行的買債計劃沒有上限,但會在市場沖銷。計劃也不設特定的孳息水平,或與德國國債的債息差距,央行購入的國債不會享有債權人優先的地位,而且受援助的國家也需遵行附帶的條件例如緊縮政策、債務水平和赤字目標等等。

現在就逐一談談各點的重要性和優劣:

1. 央行提出購買國債沒有上限,但會在貨幣市場沖銷。這與美聯儲局和英倫銀行的量化措施不同,歐洲央行不會再注入額外的流動資金於銀行體系,令貨幣供應量不變,而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亦不會因此加大。其實,歐洲央行在前兩輪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已經向銀行提供超過1萬億歐羅的資金,故就算央行在市場沖銷這些資金,對市場也不會造成甚麼反效果。

2. 央行之主要目的是針對個別國家,央行認為不合理之債息,影響到央行推行金融措施的成效,所以要購買該國債券,讓債息回落至可持續的水平。其次,央行不會預先設定某特定之債息水平,以保持其靈活性。事實上,敲定某一合理債息水平,或定下與某國(基本上是德國)之債息差距,基本是非常困難和甚具爭議性,所以不以此為目標,以保持計劃的靈活機動性,反而更加有利,也避免了一旦設定目標,就成為投機者攻擊的標靶。

3. 至於央行放棄超級跨國機構在索償時的優先地位,是絕對有用的做法,可減少現有債權人因為優先地位被貶,而拋售手上債券之風險。年初在希臘削債的問題上,債券持有人就因為歐洲央行毋需削債,令私營機構要作出更大的削債,加重他們的虧損。央行不享有優先地位,可以讓私營投資者安心,與央行一同投資該等債券。

4. 至於最後為甚麼買債的受惠國,要加上各樣條款;例如在緊縮政策上有相當的規定,在債務上限和赤字的比例也要受惠國嚴格遵守,相信是回應立場一向強硬的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希望藉此減少來自德國的阻力,使計劃可以獲得通過。

上述已羅列市場對歐洲央行買債計劃的期望,各位可自行參照,看看是否能夠如數通過。否則,歐債問題又會纏繞下去,要等待另一輪的方案,歐羅又非常有可能,未能嘗試1.2750的阻力位,甚至轉而下試7月份低位1.2043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