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12-09-19 06:00

富達國際

亞洲固定收益市場的風險

過去數年,亞洲債券市場發展蓬勃,由於亞洲及區外的機構投資者,以及私人銀行的投資者(當中包括又稱高資產淨值或零售投資者)積極進行投資,故能捕捉區內更多類型的增長機遇,而後者在亞洲的投資者基礎中變得日益重要。

然而,我們開始擔心市場的結構性特點將浮現若干風險,這包括企業永續債券、附有私人銀行回佣的新債券、無評級的新債券,以及沒有妥善保障投資者的債券契約(即低門檻交易)。

 私人銀行回佣 衍生道德風險

儘管私人銀行回佣在部分一手債券的發行上,有助鼓勵零售投資者的參與,但我們認為,這也會催生若干程度的道德風險,這對亞洲債券市場的長遠發展並無益處。試舉一例,假如某新債券的回佣是25點子,這意味一般基金經理要以100美元買入債券,而私人銀行分銷商只需99.75美元。因此,私人銀行回佣讓某一類別的投資者享有優惠,藉此鼓勵他們的參與。

但有關折扣不一定會以全數或部分回饋予終端投資者。此外,這類投資工具是不須接受外部評級的「無評級債券」,這意味終端投資者在購買時不能夠掌握所有相關的信貸資料。假如在該項債券在其投資的生命周期中,完全沒有第三方參與監察該債券的信貸質素,那麼投資者便面對一個風險,就是買入了「被推銷」的產品,而未曾對風險與回報作出應有的審查。換句話說,他們的投資乃基於品牌的知名度而非信貸分析,並且只求回報而未有全面了解箇中風險。

私人銀行回佣還可衍生其他問題,例如這類債券可能令零售投資者面對較高的槓桿等。此外,這些新債券在配售之後,交投量通常高於平均水平,原因是許多零售投資者的買入價都較機構投資者為低,故此選擇沽售套利。另外,許多機構投資者不會也不能投資於無評級的債券,致使這類債券的流動性低於市場其他債券。這有可能令債券集中於某一個投資者類別,假如市況轉差,後果堪虞。 投資者可能需要持有這些債券直至到期日。他們應該了解這些情況,不要單單因為回佣而投資。

永續債券結構複雜

近年私人銀行的交易宗數大幅上升,由2010年的4宗交易增加至2012年至今的56宗交易。與此同時,每宗交易的平均規模也由2011年約4億美元增至本年約5億美元。然而,許多私人銀行交易都涉及無評級債券。另外,本年有超過20%的私人銀行交易涉及永續債券,這類債券在資本結構中地位低於優先債券。鑑於這類投資工具的法律條款及條件既複雜又常有變化,零售投資者將面對重大風險。投資者必須緊記,這些投資產品往往十分複雜,「品牌知名度」絕對不可代替詳盡的審查。

富達國際投資 亞洲固定收益主管Sabita Prakash、固定收益基金經理Bryan Coll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