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中國 | 2012-12-10 06:00

浦永灝

中國新領導人的經濟難題

隨著上個月中共十八大選出新領導人,中國開啟了一個新時代。明年3月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任命新一屆政府領導人。中共十八大傳遞的主要信息是:新一屆政府將以大力改善政治、社會、經濟、環境和文化五個方面為目標,重點是在未來10年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中國共產黨面臨的現實極具挑戰性。第一,中國的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特別是老年人撫養比率,即65歲及以上人口與15歲至64歲人口之比,在過去60年一直保持約10%的水準,到2010年只是小幅上升至約13%。與美國、法國和日本的這一比例分別為22%、28%和38%形成鮮明對比。由此使得中國享有較高的儲蓄率或資本供給。但是,由於2015年將開啟高齡化時代,此種「人口紅利」將很快消失殆盡,從而導致儲蓄率快速下降。因此,中國必須對經濟增速大幅放緩採取因應措施。

第二,中國的消費模式是扭曲的。在中國文化裏,房產與食品和服裝等同被列為基本必需品,而不是將其視為可能獲取財務收益的一項投資。持續上漲的房價迫使人們儲蓄資金,以便有能力購買房產,從而導致對其他日常消費品的擠出效應。近幾年,80-90%的房屋銷售面向首次購房者或希望改善住房條件的人群,而中國住宅地產投資總額高達名目GDP的10%。

將這部分支出視作「私人消費」而非「投資」,將使中國的高儲蓄率趨於正常化。而且,政府部門將不得不因應房產支出偏高的情況。

第三,當前中國貧富懸殊的情況非常嚴重,極少數人控管大部分財富,而絕大多數人只有極為有限的儲蓄,這使得改善低收入家庭福利的問題勢在必行。最近幾年,中國通過降低所得稅,推動各行業薪酬實現雙位數成長,以及為農民提供基本社保和醫療保障等方式促進私人消費。政府也在增加保障房供給,為低收入人群提供幫助,促進更廣泛的消費拉升作用。儘管如此,保障性住房要成為主要的住房供給來源可能仍需數十年時間。中國的目標是,到2015年保障性住房佔每年新增住宅供給的比例達到20%。

30年前,中國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在經濟改革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等措施的帶動下,中國已邁進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目前,與過度投資低附加值產業和面臨即將到來的人口迅速高齡化的問題相比,中國的高儲蓄率問題沒有那麼嚴重。因此,中國需要進行醫療、教育和自動化等方面的投資,逐漸上移價值鏈,這些行業能提供長期投資機會。目前來看,中國的投資環境依然樂觀,美國房地產市場繼續復甦,希臘已得到第二批救助貸款。從國內來看,11月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10月的49.4大幅升至50.4,10月製造業利潤增幅超過20%。過去三個月,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中國指數上漲約9.7%,表現優於本地區和全球市場,但12個月動態PE僅為9.3倍,較其歷史均值折價28%。

眼下,投資者唯一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是美國的「財政懸崖」,這可能會加劇本月的市場波動,而中國A股市場表現疲弱也是短期投資情緒的一個負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