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新興市場 | 2013-04-22 05:00

Michelle Gibley

對新興市場審慎 成熟市場更可取

巴西、中國及印度等大型新興經濟體正面臨增長、通脹及結構性挑戰。上述因素加上商品價格可能見頂,或會損害巴西、南非、俄羅斯、印尼及智利等主要商品出口國,因此我們有理由對整體新興市場資產類別保持審慎取態。

中國:增長持續,但動力成疑

建築開支是中國近年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惟主要是依靠大量發債的方式推動,債務發行量連續四年以國內生產總值30%的速度增長。此增長率不可能永遠持續,因此我們認為房地產及基礎建設項目或將從以往的高速增長中放緩。此外,龐大的債務可能引致信貸緊縮,從而減慢整體經濟增長。

中國政府正嘗試轉化為消費主導型經濟,這最終或將利好消費開支,但過程中或會出現政策失誤及不平衡的經濟發展。工資水平持續上升對消費者有利,但銷售及勞工生產力持續放緩則會壓抑企業利潤水平。企業已經遇到定價能力方面的困難。

巴西:消費者受壓及政府官僚作風

巴西的通脹率於2月份已飆升至6.3%,並於過去兩年超出央行設定的4.5%目標。該國緊張的勞動力市場或進一步推高通脹。在生產力增速不斷放緩及低失業率的環境下,僱主難以從現有勞動力中獲得更高的生產力或僱用較低工資的員工,這意味著企業下一步或會提高工資水平。這對員工而言是好事,但卻經常會導致通脹加速。

此外,消費信貸快速增長有助推動巴西近年的經濟增長,但這情況目前或已有所減弱。根據Capital Economics的數據,巴西家庭把可支配收入中約20%用於償還債務,相較美國消費者於2007年信貸高峰期的償債比例14%為高。當消費者的償債開支如此龐大之時,他們幾乎沒有多餘的可支配收入進行新消費。

印度:有必要進行改革 但希望逐漸落空

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已從2000年代末的9-10%下跌大約一半至2012年年底的4.5%年化率,遠低於該國8%的增長目標。從融資角度而言,印度因低儲蓄利率而面臨巨大財政赤字問題及需要吸引外資投入。因此,實行改革以減少財政開支及吸引投資對重振經濟增長十分重要。

與此同時,由於食品佔據大部份的消費開支,因此食品價格波動導致通脹持續高企。電力及倉庫設施不足、農業收益低、公共食品分銷系統效率低,以及需要依賴不可預測的季侯風雨以進行灌溉,皆令食品供應出現瓶頸,並引致價格波動。

商品價格可能見頂

隨著新興市場繼續建造基礎設施及房地產項目,將為工業金屬及建築材料等商品的需求帶來支持。然而,需求增長的速度可能會有所放緩。中國目前對不少商品的需求均達總需求的40%,但隨著基礎設施及房地產建築活動減慢,我們預計中國對商品的需求增長在未來將會放緩。我們認為目前並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取代中國成為主要的商品消費國 — 巴西及印度似乎需要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而成為潛在的商品主要消耗國,但政府的官僚作風及資金貧乏均對兩國的發展構成障礙。

投資影響

只要中國經濟再度加速的趨勢得以持續,在新興市場的投資可望於短期內受惠。然而,我們認為較長線的投資者可能希望重新調整其於環球市場的投資,逐步由新興市場轉向發達國家的市場。

 

作者Michelle Gibley為嘉信理財金融研究中心國際市場研究總監;負責環球市場的股票市場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