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3-03-28 05:00

陸庭龍

第二季度投資組合建議

2013年第一季快將完結,展望第二季的宏觀投資環境,預期全球經濟政策的大方向將保持不變,而主要的風險則在歐洲。

首先,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低息環境繼續主導投資市場。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採用量寬的貨幣模式,其支持金融資產價格的成效略見一二。好像美股,目前仍處於新高水平,歐洲和亞洲股市,除中國內地以外,於今年也上升不少。全球低息環境持續,令不少財困國甚或金融機構能夠利用低息環境延續「生命」。即使本業未如理想,或國家負債很重,也能夠以低廉的借貸成本舉債,製造喘息空間。舉例說,歐洲的銀行接受歐洲央行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貸款計劃,貸款利息只是1厘,年期達3年,相較於公開市場至少3至4厘的貸款利息,此舉可以節省大量財務成本。

另一方面,中國仍然是今年增長故事的主角,那為甚麼股市近月表現似乎與增長脫軌? 原因是目前內地政府經濟政策存有許多不明朗因素,而這些因素各位絕不陌生,像是早前筆者提及過的能源政策,有關推廣天然氣和潔淨能源等環保項目,在市場上流傳了那麼長時間,卻只聞樓梯響,現在全國兩會已經閉幕,仍沒有相關政策出台,也沒有對這些行業投放資源作實質幫助。因此,在各種傳聞的利好政策落實以前,內地股市難免比較飄忽。

風險因素方面,歐洲是主要的風險來源地。歐羅區成員國塞浦路斯提出徵收前所未有的一次性國內存款稅,最高達9.9%,以換取100億歐羅的援助。塞浦路斯事件反映了歐洲銀行和政府對解決區內債務問題的泥足深陷。 試問把100元拿到銀行存款,未得到利息便被扣除10元服務費,這樣苛刻的遊戲規則有誰會接受? 雖然塞浦路斯政府否決動議,當其他歐洲國家接受歐央行的援助時,投資者可會擔心存款戶也要承擔某些成本?屆時資金將大量撤出歐羅區,令各國的援助計劃胎死腹中。雖然南歐國家債券的孳息率暫告穩定,但不得不承認歐洲是一個隨時引爆的計時炸彈。

最後,投資者最要關心的,是如何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讓各類資產的分配維持均衡。債券能利用目前低息、低通脹的環境以獲取正回報;而股票則要小心選擇個別股份,如美股雖屢創新高,但普遍估值偏高,可留意估值較低的內地或港股。預期第二季恆生指數的波動不小,即使指數靠穩,也不容忽然個別股份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