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人民幣理財 | 2013-03-07 05:00

周洪禮

人幣離岸市場:港台新如何定位?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近來出現突破性發展,繼台灣銀行月初開展人民幣業務後,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最近亦獲准擔任新加坡人民幣清算行。這些區域伙伴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充當的角色是甚麼?

新加坡:通往東南亞之路

新加坡除擁有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外,作為東盟的樞紐,亦為北京提供良好的平台,以促進人民幣在中國與東盟貿易間的廣泛使用。東盟對中國出口已從2000年的222億美元攀升至2012年的1958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中國第二大進口貿易伙伴。更重要是,中國從東盟進口大量商品和原材料,北京當然希望更多的雙邊貿易以人民幣結算。長遠看,隨著人民幣的影響力在當地逐漸擴大,於新加坡建立的清算機制更可供其貿易伙伴使用,促進人民幣第三方使用(不包含中國的貿易)機能。

台灣:地域人民幣結算及交易中心

中國大陸不僅是台灣最大的貿易伙伴,亦是台灣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國。加上台灣對製造業的依賴度高,因此在台灣建立人民幣清算機制,將允許台灣製造商與大陸進行貿易時直接以人民幣結算,從而降低由美元波動引發的匯率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時,新機制亦方便在大陸營商的台灣企業將人民幣資金轉移回台灣。受中國資本管控影響,部分資金此前通過非官方渠道轉移,清算機制將使相關資金轉移正規化。至於金融領域,人民幣資金池的增長將促進台灣人民幣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但有別於新加坡,台灣目前還不是國際金融中心,因此相關業務和產品將主要面向當地投資者。

香港:主導地位料不受影響

香港在參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方面已比上述地區先行8年,市場相對成熟。作為內地最重要的轉港口,香港處理超過80%的人民幣支付。因此,香港擁有最大規模的人民幣資金池,亦促進了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市場的發展。所以,新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崛起不會對香港的領先地位造成影響。然而,面對愈趨激烈的競爭,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大有不進則退之勢,因此香港亦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不斷強化自身機能。人民幣資金池是離岸中心的發展基石,惟香港人民幣存款自2011年底以來便於6000億水平停滯不前。有評論指隨著市場氣氛好轉,人民幣升值預期重燃自然能帶領人民幣存款重拾升軌,但需知由大陸進口主導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是2011年中以前離岸資金池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綜觀目前跨境結算進出口比例已趨於平衡,意味著離岸資金池繼續增長須另闢渠道。

其一可行辦法是爭取香港銀行能在大陸銀行間市場作人民幣融資並將其匯出境外。此舉不但能擴大香港資金池規模,還能鼓勵離岸投資者或機構持有更多人民幣負債,使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更為平衡。

另一辦法是提高香港居民兌換人民幣額度。隨著回流渠道不斷增加,現在投資者確實多了不少投資選擇。然而,過度依賴回流渠道會制約離岸資金池增長。所以,離岸市場更需要的是一些零售投資產品以維持人民幣在境外的自我流動和循環。但相關發展步伐非常緩慢,例如至今在港交所掛牌的人民幣計價股票寥寥可數,相關衍生產品如人民幣股票掛鈎票據亦無人問津,主要原因是這些票據於操作時需多與港元股票掛鈎,而每日二萬元的人民幣兌換額度便使得投資者卻步。因此,筆者認為香港居民兌換人民幣額度有放寬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