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3-03-07 05:00

陸庭龍

美國股市創新高的意義

3月5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收市報14253.77,創出歷史新高。道指上一次高點已是5年多前,於2007年10月的14198。標普500指數距離上一次的高點仍差1.6%。除了美國股市表現亮麗外,丹麥的股市近期亦創出歷史新高。

就在美國道指創出新高的前一個交易日,香港恒生指數下跌400點,內地上證綜合指數亦大跌3%,原因是內地調控樓價措施的「新國五條」中,徵收20%轉讓所得稅的細節出台,令市場驚覺打壓的力度較預期中重,一眾內房股的股價紛紛大跌接近10%,有些甚至跌停版。跟美國和歐洲的股市相比,內地A股的表現仍然大幅度跑輸於歐美。上證綜合指數在2007年10月中創下6,124點的歷史高點,今天是2350點,較歷史高位低逾60%。

雖然內地的股市市盈率已到了很便宜的水平,個別有實力或市值較大的股票價格非常吸引,但股市的表現卻依然走不出金融海嘯後的魔咒,就是跟歐美股市背道而馳。即使跟區內的日本股市相比,A股的表現仍是不濟。日本股市在日圓匯價大幅貶值的影響下,過去數個月已上升30%。眾所周知,日本經濟已陷於通縮的陰霾超過20年,樓市低迷,受到本土消費力萎縮等的問題長時間困擾;相反,中國內地過去數年的問題是樓價高企和物價通脹的壓力大。總理溫家寶在本屆人大的工作報告中,定出了2013年的經濟指標,GDP增長7.5%;CPI升幅3.5%;M2的貨幣供應增加13%;財政赤字上調至1.2萬億元人民幣等。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和指標去衡量,內地的基本因素都較歐美和日本優勝許多,令人洩氣的是股市就是反映不出這些差別,這是否真實的情況呢? 我想說的是歐洲、美國和日本股票市場的興旺,最根本的因素仍是量寬貨幣政策,即是QE。美國聯儲局在去年9月和12月分別推出兩輪買債方案,合共每月購買850億美元的按揭債券和國庫券,而市場情緒不斷游走於退市和加碼買債的決擇之間。最近聯儲局理事耶倫的不要過早退市的言論,令投資者轉為相信聯儲局不會貿然退市,造就了美股創出歷史新高。

美國的樓市見底和經濟表現逐步向好,令追逐高回報的資金回歸美國資產市場,這點印證了美匯指數回升至82點以上的原因。另一方面,日圓匯價貶值卻引發日圓利差交易的重生,對環球資產價格有正面的影響。

中國的貨幣政策跟歐美和日本不一樣,不能說是緊縮,只是從寬鬆中走向從緊的方向。內地的經濟擴張力好比一個聚寶盤,吸收了來自全球的過剩資金,在基本因素有強、弱之分的情況下,假如中國也像歐美、日般採取加量的貨幣政策,對其的樓市和資產無疑是火上加油,資產泡沫爆破的風險不容忽視。

因此,在短期加大力度調控樓市和長期發展經濟的前題下,對內地股市過於悲觀是不必要的,既然那裡都是政策市,跟著政策走似乎是唯一可取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