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理財方案 | 2013-02-25 05:00

黎永良

中西合壁 廣投資視野 兼談影響股市因素

放大圖片

上文提及,1980年的個多月祖國之旅使筆者眼界大開,畢生受用;1981年第二季,幸運地被滙豐銀行派往西德受訓半年,增廣見聞,同樣受用無窮。

人生第一次乘搭飛機,居然是坐商務客位,一個窮小子頓然明白殖民地主義下傳統英資機構的嚴重傾斜階級觀念;回程的時候,還可以選擇單一方向航程,向東跨過歐洲大陸或是向西經過美洲飛回香港。對於一個孤陋寡聞的年輕人來說,答案也不用猜測,肯定是後者;而這三星期的北美之旅,除了實地印證地球是圓之外,更使筆者茅塞頓開,認識怎麼是世界大國和金融中心,從此每個晚上都留意美國股市。

西德是當時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每星期工作五天。逢周五下班,筆者就提著簡單的行李,拿著EURO-PASS (歐洲火車通行證,25歲以下半價),周遊列國,北達挪威,南至希臘,西到葡萄牙,東抵東德的東柏林(當時東歐國家多是不開放給旅遊的),真的體會到先賢所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歐洲國家長遠的歷史文化,加上祖國淵博的歷史背景,相輔相成,使人看事看物,可從更廣的角度,更高的層面,加以詳盡分析,達致精確判斷。從此也愛上了歐遊的習慣,每兩,三年就往歐洲一趟。上年七月初,小兒子在英國大學畢業,筆者舉家前往觀禮,也順道遊覽歐洲三個多星期,實地考察及體會歐債危機後之歐洲狀況。(感興趣的讀者,可瀏覽筆者博客:http://blog.jrj.com.cn/6761319835)

這半年多之歐美學習和考察,所見所聞,包羅萬象,實不能在此逐一詳述;但對筆者將來的投資判斷能力,影響莫深,茲將所領悟的撮要列下,跟讀者分享一下:

1.金融中心產品 實踐科學分析

當時德國是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很多金融產品的運作原理,都是從科學來分析,如統計學、微積分、心理學等等,頓使筆者思路縦橫貫通,得益良多;其後在美洲有機會參觀跨國金融機構及其他先進設備,明白科學可以富國,高科技是未來世界的主宰!筆者的「第一桶金」,都是來自1985年認股證的槓杆投資;由於深明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筆者及客戶都成功避過了近次股災的煩惱。

2.歐洲一體 大勢所趨

八零年代,歐洲各國還是用自己的貨幣,如德國馬克(Mark),法國法郎(Franc),義大利里拉(Lira),希臘德拉克馬(Drachma)等等..... 在歐洲旅行,要攜帶多種貨幣,也挺煩的。所以歐洲單一貨幣的產生,是預料之內,只是時間上的差異;歐羅產生後各國之間的磨合,才是問題的癥結。

3. 國貧民賤 改革開放 顯現生機

那時候的祖國還是貧窮國家,身為中國人,處處受人歧視。筆者第一次去巴黎就是在1981年的夏天,走進一間百貨名店(姑諱其名),那法國女店員用日語(那時候,日本經濟好,很多日人往外旅遊)招呼,我就用流利的英語表示我是中國人,不懂日語,順道問她一件貨品的小小問題,她居然說不懂英語。但後來竟然聽到她對一個「老外」講流利的英語,真覺得氣憤!現在到處都看見中文字,那些法國售貨員還主動跟你說「你好」。祖國的強大,使我除了感到驕傲,更完全明白 「改革開放,國富家強」的意義!當然,在某程度和範疇上,改革開放也產生負面的影響,但這不是本題目所討論的。

講回股市,對上半年股市的看法,前幾篇文章已提過,筆者不再在此覆述,反而利用上述的經驗,跟大家探討影響股市表現的因素:

1.美國聯儲局政策

聯儲局未來將基於兩項宏觀經濟指標,來判斷是否要扭轉貨幣政策立場以及開始加息。指標之一是失業率跌至6.5%以下,之二則是預估通脹升上2.5%及中長期通脹預期不再受控。聯儲局亦表示如果開始進入加息周期,利率上升的步伐將較為溫和,但筆者相信在2013年應不會加息。

2.歐洲共同體經濟數據及債務問題

歐洲央行推無限量寬,陷入高度不確定的狀態。經濟數據變幻莫測,歐債像霧又像花,忽晴忽雨;希臘債務問題之後,又到西班牙,葡萄牙,還有其他國家嗎?這些疑問,就像計時炸彈,隨時衝擊金融市場。

3. 地緣政治局勢

美國已擺明要在亞洲爭霸的決心!日本狐假虎威,在東海挑起事端,中日關係陷入谷底,會否演變成小型軍事衝突? 南中國海及黃海是否會多事變化? 北韓的核試,朝鮮半島局勢發展,會否出現意外? 伊朗的核武,與以色列敵對行動的發展如何? 美國會否攻擊北朝鮮或伊朗? 以上的問題,都是值得思考!

縱觀現時不同層面的經濟和環境因素,歐美日先後量寬,資金氾濫,有利股市,預料全球股市將會反覆上升,但不斷有漣漪,比較消息化。至於政治因素就比較難看一點,但相信暫時還是互探底線,不會爆發大型戰爭,小型的擦槍走火就很難預測。無論如何,上半年每次調整,都是買進國策板塊的好機會。

 

圖為筆者1981年拍攝的柏林圍牆。今日,東西德已然重歸統一,並構造成更強大的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