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外匯 | 2012-11-22 06:00

滙展雄濤 葉劍雄

一樣的量寬 不一樣的效果

放大圖片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各國主要中央銀行為了應對金融風暴之後引起的經濟問題,不是將利率減至零水平,就是降到歷史低位,令全球經濟進入零息新世紀,如計及通脹問題,個別國家更進入實質負利率年代。

為了避免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或因資金不足而影響到銀行體系的安全,各地央行都不斷推出量化措施。美國量化寬鬆已經推出到第三期,而推低長期息率的扭曲操作,也有兩期。歐洲央行推出長期再融資操作,提供流動資金給歐洲銀行,購買國債計劃就設計來幫助發債集資有困難的國家,歐洲穩定機制目標之一,就是幫助銀行體制重組資本。

全球央行競放水

日本央行推行量化措施已有悠久歷史,其資產購買計劃數目已經達到91萬億日圓。英國央行也推行資產購買計劃,更特別為融資有困難的中小企業和第一次置業人士,訂造「貸款融資計劃」。人民銀行也數度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和降低基本利率。積極減息的還包括澳洲央行、菲律賓央行、巴西央行、南韓央行等等。

同一樣的量化措施政策在不同的經濟和政治環境下,會有不同的效果。現在就先看看美國聯儲局,推行的量化措施,我們認為是不利美元走勢。傳統智慧告訴我們,央行印發鈔票越多,貨幣的價值就越低,也可以用來形容美國的情況,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在風險/避險模式的主導下,美國聯儲局推行更多的量化措施,利好投資氣氛,投資者不需要美元作為資金避難所,轉向其他貨幣令美元走弱,才是更大的推動力。

在美國推行量化寬鬆的第一、二期,標普500指數一路走俏,而美匯指數就就一路下跌(圖一)。只是在扭曲操作期間,正值歐債危機最熾熱的時候,市場不斷拋售歐羅購入美元,直至歐洲央行,歐盟等不斷推出拯救方案幫財困國家,歐羅穩定下來,市場又恢復以往的走勢。

其實量化措施是怎樣影響資產價值,以致貨幣走勢呢? 基本上正如聯儲局主席貝南克所言,量化導至資產組合的重組。當中央銀行購買低風險資產,例如政府發行的國債時,就驅使私營投資者重新部署其資產組合,由低風險資產轉移向風險比較高的資產,令到資產價格上漲。在貨幣的影響也是一樣,投資者由風險較低的美元和避險貨幣,轉向其他風險較高的貨幣,例如澳元、 歐羅等等。

但投資者不要忘記美國的財政懸崖問題,假如美國因為兩黨爭拗,未能處理好美國的債務危機,自然就會打擊投資氣氛,以及因量化寬鬆帶來的風險情緒,也會受到拖累,避險升溫,投資者起初會轉向安全資產,例如美國政府債券和美元等,以致美元走強;但亦有投資者認為,倘若避險情緒高漲是因為美國本身的債務問題,是不應該以美元作為安全資產,對美元的影響是應該負面的。這種理性的推斷,正正推翻了以往一貫美元和避險的相關關係,亦增加了外匯市場的複雜性。

美國經濟不靠譜 避險美元非理想

我們稱呼這一種和過往經驗有衝突的想法為「認知失調」,在其他資產市場,一旦美國陷入財政懸崖,反應是拋售與美國有關的股票或債券,但是在外匯市場,第一反應往往是拋售外幣購入美元,在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這行為是非理性及資源錯配,然後才拋售美元。

這情況在2011年,美國兩黨在提高債務上限時,爭論不休,兩黨不斷指責對方,以致標準普爾調低美國信用評級,起初美匯指數是先走強然後被拋售(圖二)。相信這種模式在今後的日子,亦會常常出現。但總括而言,量化措施對於美元,無論是傳統思維的數量增多而貶值,或是令投資情緒上升令外幣做好,美元都是應該走弱的。

量化效果 各地有異 

量化措施令到美元走弱,但是在歐羅區影響就截然不同。市場上基本都認為歐洲央行採取量化措施,是對歐羅有利,因為歐羅區面臨最大的風險,是歐羅區成員國違約,甚至歐羅區解體的風險,歐洲央行願意推行寬鬆的金融政策,正正在這方面,減低了成員國違約,或因為經濟發展步伐不同,不能滿足歐羅區在財政紀律的規定,而要離開歐羅區的風險。市場認為和違約解體比較,央行推行量化的風險自然低得多,所以量化的影響,於歐羅而言是正面的。

 就以歐洲央行所推出的長期再融資操作為例,在2011年12月,央行推出3年期息率1厘的長期再融資操作,接納歐洲銀行信貸質素較次的資產作為抵押,換取央行質素頂級的資金,當時央行借出4890億歐羅,外匯市場的反應,是拋售歐羅,認為銀行急於將不良的資產,從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剔出,而銀行基本上將大部分資金,都存放回歐洲央行的戶口。

但是在2012年初,市場的焦點已經轉移到歐洲債券市場,尤其是財政有困難國家的債息,當時歐洲邊緣國家的債息和德國債息差距,愈拉愈闊。歐洲銀行停泊在央行的資金,逐漸流向債券市場,亦舒緩了部分歐洲國家籌集資金的緊張情況。市場肯定了長期再融資操作的作用,釋放了銀行資本的壓力,而歐羅兌美元就升到接近1.35的水平。

從長期再融資操作已經看到,當歐洲央行願意推出量化措施,是可以減低違約風險,降低財改有問題國家的債息,歐羅因此受惠。所以當央行推出購買國債計劃(OMT), 以便財困國家能以合理及可持續的債息水平集資,就進一步加強市場「量化有利歐羅」的看法,尤其是央行說到購買國債計劃將會如數沖銷,更消除了央行「印鈔」的疑慮,令歐羅做好。

同一樣的政策在不同的經濟和政治環境下,會有不同的效果,只有緊貼市場脈搏,才能理解外匯市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