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4-08-11 05:00

康禮賢(Mark Konyn)

中國股票急升後三問

放大圖片

配合強勁的工業生產數據,貿易數據和外部需求改善,中國股票市場在過去兩個月持續漲升。7月份最新PMI回升至51.7,是二十七個月以來高位,內部和外部需求轉強有助提升生產前景。

投資者情緒高漲,大部分的分析員相信在短期和2014年下半年內,可見的下行風險有限,反而上升空間更大。與此同時,人民幣自從2月份因政策轉變和經濟形勢而開始貶值,近月止跌回升,回補部分跌幅。

問題是,這些改善情況是否與經濟轉型的長遠目標一致?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對人民幣有否影響?

反腐過後 資本開支復增長

中國增長放緩與其他亞洲區經濟減速的步伐一致。4月份按年增長水平大概已經跌至3%,中央政府打貪反腐姿態強硬、信貸環境緊縮、房地產市場下滑都導致資本開支大減,意味着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主要增長引擎在減慢。現時地方政府佔全國資本開支的80%,相等於整體GDP的40%,打貪反腐也令到地方政策進一步縮減開支。

5月份之後,多項新公布數據反映經濟基礎掉頭回升。人民銀行透過「定向降準」和改變會計核算系統,放鬆貨幣政策,還有外資信貸流入,令到資本開支恢復增長。在政府收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5月份財政開支按年增加了20%。

經濟見底 通脹壓力來臨

這些措施反映,中國政府在經濟轉型的長期目標下,嘗試作出妥協,並似有重施故技-「不惜代價增長」之嫌。投資者樂見經濟短期釋出「見底」訊號,但長遠來看,這些措施有機會推高食品價格,並帶來通脹壓力。

這些新發展對人民幣也會有影響。當一個國家採取寬鬆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貨幣會傾向走弱。然而,中國情況有所不同。

潛在上升空間大過下跌風險

人民幣相關的投機性熱錢和套利交易資金大量增加,當局透過口頭和實際行動作出干預。現時投機性資金流入和套利交易資金規模估計達到5000億至10000億美元,但當局並不希望人民幣急速貶值,繼而引發這些投機性倉位無秩序地平倉。因此,可以預期人行將繼續唱好人民幣,同時在市場上作出干預。如果這些措施奏效的話,會為中國及環球經濟帶來通貨再膨脹。

如果人行未能成功穩定人民幣滙價的話,那麼將有很大機會像日本「安倍經濟學」一樣-人民幣匯價貶值,並為中國及全球經濟帶來通縮性壓力。

儘管如此,除了這些風險之外,對大部分投資者而言,中國股市在2014年下半年的潛在上升空間,依然大過下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