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14-07-29 05:00

梁雪真

ETF三大常見用途

放大圖片

若要數當前最受歡迎的創新金融產品,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應榜上有名。根據統計,以ETF為主的環球交易所買賣產品(ETP)市場規模愈來愈大,由2000年至今,環球ETP資產規模僅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當年出現萎縮,其餘年分均錄得增長(見圖),在今年6月底時規模已膨脹至2.632萬億美元,較2008年底增長3.4倍。ETF近年在環球市場發展一日千里,主要是因為ETF擁有低成本、買賣方便、高透明度及有效分散投資等特性,連一般散戶也能將之廣泛應用於不同投資策略上,當中有3大用途最為普遍。

建立一籃子多元組合

ETF最常見的用途,是讓長線投資者以低成本建立部分甚至整個投資組合。需知道「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投資者不應將全部資金放在單一資產上,但要自行建立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也需要一定成本。

由於ETF專門追蹤特定指數,買入單一ETF已可變相投資於相關指數的一籃子證券,而且ETF的「入場費」又通常設於普通散戶也可負擔的水平,長線投資者可以一次過或透過分期投資的方式,進行「買入後持有」策略。

投資組合內的低成本選擇

除了ETF之外,互惠基金同樣能夠分散投資,可是互惠基金買賣方便程度與透明度均不及ETF。更重要的是ETF成本較低,相反主動型管理基金的費用常常蠶食回報,長遠而言差別可以很大。

現時在美國及部分歐洲市場,理財顧問服務已由以前的佣金制演變成付費制,理財顧問在為投資者建立低成本、流動性與透明度均較高的投資組合時,ETF自然是具吸引力之選。相信環球其他市場的產品分銷在未來也會出現類似趨勢,有望令ETF成為投資組合核心資產的首選之一。

更準確地投資於特定資產類別

ETF第二個常見用途,是更有效及準確地投資於特定市場或資產類別。ETF種類繁多,既有涵蓋環球股票或債券指數,也可追蹤個別地區市場、不同規模或行業股票、不同性質債券等專門指數。投資者買入追蹤專門指數的ETF,便可進行涉獵特定目標資產的多元化投資。

舉例來說,投資者若特別看好亞洲中小型股,市面上便有不少追蹤亞洲中型股或小型股指數的ETF可供選擇;若是鍾情於內地金融、能源或原材料等個別行業股票,則可將目光放在相關指數ETF之上。

可取代直接投資債券

取代個別證券或衍生工具,是ETF第三個常見用途,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透過買入固定收益ETF,變相投資於債券等固定收益資產。

眾所周知,債券等固定收益資產「入場費」通常較高,多數於場外交易市場買賣,交易透明度相對較低,交易成本也可能較高。固定收益ETF不但可分散投資,而且最低投資額又較直接買入債券為低,於任何一個交易日均可隨時取得報價及進行買賣交易,買賣遠較債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