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新興市場 | 2014-07-28 05:00

陳致強

新興市場貨幣被低估 升值可期

放大圖片

新興市場貨幣可謂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年,在去年中,美國聯儲局宣布退市,再加上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憂慮,一眾新興市場貨幣應聲大跌,市場一時人心惶惶。但在近數月,不少新興市場貨幣又再重展升勢。究竟未來新興市場貨幣的前景如何?目前是否入市的時機?

筆者就這問題,與本行的環球經濟及策略主管Stefan Hofrichter有過一番討論,我們彼此都同意,在短線而言,貨幣走勢總是由技術因素或投機因素所左右,表現可以跟其基本因素偏離很遠,這種情況在新興市場貨幣中尤甚。不過,在長線而言,偏離的情況就會獲得調整,變得與基本因素吻合。

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

其實在2012年出版的一份報告《環球策略前景》中,我們已經指出,新興市場貨幣兌一眾成熟貨幣的表現落後,但假以時日將會升值。這是由於新興國家的生產力愈趨提升、物價及工資同步上揚,其貨幣無可避免會隨之而升值。

我們在檢視新興市場貨幣前景時,用的是兩種模型。第一種是著名的巴拉薩-薩繆爾森(Balassa-Samuelson)模型,先以學者羅格夫(K. Rogoff)及費朗高(J. Frenkel)的做法,包括以相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relative-per-capita-GDP)來衡量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屬於過高或過低,同時估計這種估值失衡需要多少時間才得以調整。在進行研究時,我們會參考來自第三方的數據,包括國際經合組織(OEC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聯合國等。

根據此模型,在眾多新興市場貨幣中,只有一小撮屬於估值過高,相反而言,大部分新興貨幣在截至2020年之前將會錄得實質(real term,即撇除通脹後)升幅。在未來10年,擁有最高升值潛力的新興貨幣,就是那批以名義計算下最被低估的貨幣,這包括了阿根廷披索、烏克蘭格里夫納、南非蘭特、印度盧比等。此外,很多亞洲貨幣相信也會持續升值,例如人民幣、新台幣、泰銖及印尼盾等,以實質計價,這幾種貨幣需升值10%至20%才達至合理值。相對之下,東歐及中歐的新興市場貨幣,包括俄羅斯盧布,以及波蘭及捷克貨幣等,其長線表現雖料也會上升,但升幅及不上亞洲。長線而言,港元與新加坡幣處於合理值,而巴西的雷亞爾,則屬於少數估值過高的貨幣。

多變量回歸模型

第二種我們使用的模型,名為多變量回歸(Multivariate Regression)。在這種方法中,我們分析的目的,是在行為均衡匯率理論(Behaviour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s或BEER)的框架下,尋找出長期主導貨幣實質匯率的動力,當中考量的因素包括:

一)一國之貿易條件:如其經濟之開放程度、出口價格相對入口價格等,都會左右其貿易實力,以及資金流向。

二)一國之生產力:生產力提升,將會刺激工資及利率上揚,從而對匯率有正面影響。此外,投資佔GDP的比率、人均GDP比率等,也是考慮的因素。

三)一國之主權債務水平:主權債務上升,將會引來違約風險及通脹風險上升,相信會對貨幣前景造成負面影響。

四)一國之長期實質利率差異:長期利率水平高,一般而言會吸引外來資金湧入,變相推高匯價。實際上,我們發現這種因素只在G10國家中才較重要。

根據多變量回歸模型,我們發現以實質計價,一眾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其估值普遍被低估,在21種非G10國家的貨幣中,其幣值低於合理值的佔16席,這包括人民幣、印尼盾、印度盧比、土耳其里拉、南非蘭特及俄羅斯盧布等。被低估的幅度普遍介乎5%至15%。另一方面,巴西、匈牙利及捷克的貨幣均較其基本面輕微昂貴。

增持新興市場貨幣

至於成熟市場貨幣方面,歐羅如今雖有輕微高估,但仍處於歷史平均水平。而在經過了一輪貶值後,日圓匯價終於回到合理值;相反,澳元及紐元則顯得太貴。

總括而言,不論是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抑或多變量回歸模型,結果也相去不遠,一同指出目前大部分新興市場貨幣的幣值被低估。Stefan跟筆者認為,經過去一輪調整後,目前適當地加入新興市場貨幣在投資組合中,例如貨幣本身,又或是本土貨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相信也能受惠其中。

 

圖一:實質幣值偏離估計2020年的合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