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5-03-27 00:00

藥到病除 許懿清博士

春日美白嫩膚篇

放大圖片
「有諸內,形於外」。膚色是反映體內健康狀況的直接渠道,看「面色」是觀察個人健康的重要方法,面部皮膚之榮枯及氣息,對應臟腑健康狀況,美白皮膚,必先調和脾胃,再養血益氣,此乃養膚之本。 中醫角度認為正常健康的膚色,在微黃中略帶紅潤和稍有光澤,稱之為「常色」;當人生病或身體狀況轉差時,面色出現的變化乃「病色」。 面部膚色偏黃或較黃,與脾臟功能弱有關。面部色澤是臟腑氣血的外部表現,黃是「脾」色,脾主運化,脾不健運則水濕內停,導致氣血不充,面色呈淡黃而無光澤;脾胃極之虛弱者,面色透現萎黃;脾胃統理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乃氣血生成之本,如果脾胃功能長期不足,便會導致氣血兩虧,脾胃虛弱兼夾氣血虧虛的病人,其 ...

(節錄)全文共95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