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 | 2024-12-13 05:00
羅珏瑜
特朗普回歸白宮,勢必對中國企業出海策略產生深遠影響,在貿易壁壘加劇、市場准入門檻提高地綠政治的風氣下,中國企業對出海的需求日益增強。根據中國商務部(MOFCOM)和國家外滙管理局(SAFE)資料,在2024年的首8個月,內地累計ODI達到789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5%。中國投資者在151個國家和地區中的6762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總額為669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3%。在2023年,中國在東盟地區,如越南、印尼的直接投資總額約為251.2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了34.7%。
中資業務出海的首要目的是擴大市場份額,其次是獲取先進的技術。許多內地企業通過併購海外公司或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迅速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如科技公司在美國和歐洲設立研發中心,以吸收和消化當地的技術和創新;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特別是在東南亞和非洲等地,以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使得企業能夠實現更高的利潤率。隨着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通過出海,企業可以減少進口關稅和貿易摩擦,擴大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
業務出海與資金出資的關係密不可分。在疫情過後的資本市場,印尼的新股上市市場表現火熱,在印尼交易所上市的企業都能得到相當不錯的估值。而另一邊廂,悶聲不響的馬來西亞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在今年首10個月的表現亦十分卓越,新股上市數量以及集資額和總市值都超過了其他東南亞交易所。今年年初至今,馬來西亞已有46家上市公司,數量超過了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42家的最初目標。截至2024年11月15日,馬來西亞IPO共籌集資金15億美元,市值達到66億美元,是2023年全年的兩倍多。
今年新加坡IPO市場雖然較為低迷,但新加坡有着成熟的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框架,仍是亞洲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首選的上市地點。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數量亦從2020年的400家,增至2023年中期的約1650家,漸成IPO的替代方案。新加坡的金管局(MAS)還成立工作小組,評估並加強新加坡的IPO生態系統,使上市流程更便捷、更具吸引力。
可預見2025年的東南亞資本市場將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逐漸復甦。中國企業應把握好市場機會,在東南亞市場建立穩固的業務基礎,建立自我造血的商業計劃,先作業務出海後,建立品牌,擴展市場,再於東南亞資本市場上市,以實現持續增長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