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 2024-12-06 05:00
傅雲杰
在我們的基本情境預測下,環球經濟增長進一步轉弱,而且通脹繼續降溫,市場尤其着眼於服務業通脹放緩。商品價格通脹略低於疫前水平,但由於亞洲持續面對通縮壓力,未來通脹難以顯著持續上升。
環球經濟最近數季以接近或高於2.5%的年率擴張,僅略低於3%的歷史趨勢,而大部分先進經濟體的整體通脹接近目標水平,由於通脹憂慮減退,同時增長憂慮升溫,各國央行得以下調政策利率。美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環球其他地區的增長仍然乏力。與此同時,政策利率下降及內地近期推出刺激經濟方案,應可紓緩經濟衰退的憂慮。
我們繼續對利率存續期持偏高比重,但隨着利率下跌,加上市場更接近基本預測,其偏高比重有所減少。息差範疇表現良好,預期若增長下滑的趨勢維持溫和,而且服務業通脹持續放緩,息差範疇將持續造好。然而,從目前估值來看,以收益率抵銷未來潛在宏觀和政治風險的優勢較低。新興市場債券的基本因素似乎仍然吸引,但內部和外部政治風險削弱部份國家的表現。
環球通脹持續回落,整體和核心指標均處於或低於2.5%的水平,使央行能展開寬鬆周期。在過去18個月,核心貨品一直是帶動通脹放緩的主因,但供應鏈正常化帶來的通脹放緩動力已大致消退。儘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但供應鏈受阻的情況仍然有限,訂單與庫存比率亦逐漸回落,反映在假期前的通脹壓力有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環球整體通脹在2022年第三季升至按年9.4%的高峰後,將於明年年底降至3.5%,略低於疫情前20年的平均水平。
環球供應受阻,包括受氣候、健康危機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令貨幣政策在面對這些衝擊時更難控制通脹,同時導致物價上升和產量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5年後的增長前景預期仍然疲弱,只有3.1%,是數十年來的最低水平。雖然這大部分反映中國前景轉弱,但其他地區(包括拉丁美洲和歐盟)的中期前景亦有所惡化。
俄烏爆發衝突後,歐洲目前的挑戰仍然是持續無法獲得便宜的俄羅斯能源,而且歐俄關係的改變導致歐洲國防成本上升。關稅風險及美國利率進一步重新定價,導致亞洲貨幣面對進一步走弱的風險,可能促使亞洲央行着重優先捍衛貨幣,多於透過減息刺激本土經濟。
再者,長遠而言,轉向實施不利的貿易和工業政策將會降低環球產出。關稅等貿易政策只會略為彌補貿易失衡,但有可能會導致環球產出永久減少,並削弱環球經濟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