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4-06-24 05:00

良言共享 王良享

油價急升波及亞幣

放大圖片

周日,伊拉克遜尼派武裝組織ISIS(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奪取了西部大省安巴爾城市魯特拜,這是他們在兩天內攻克的第四座城市。ISIS早前奪取了連接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兩個邊界通道,以及在伊拉克西部的另外兩座城市。中東形勢趨緊,油價急升,周一早段,倫敦布蘭特原油上升至115.16美元一桶,比6月11日伊拉克爆發武裝襲擊前高5.8%。

2003年3月,美國決定入侵伊拉克,當時布蘭特原油每桶只約30美元,其後中東地緣政冶風險上升,加上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加快,至2008年,布蘭特原油每桶上升至最高147.5美元,漲幅達4倍。環球金融風暴打擊投資信心,經恐慌拋性售後,油價急跌至36.2美元一桶見底,其後六年,油價拾級而上,至2012年3月,高見128.4美元一桶。隨後,歐債危機與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隱憂令油價回落至88.9美元一桶後反彈;過去兩年,油價大部分時間徘徊於100美元與120美元之間,平均價為108.8美元一桶。

油價非常接近長期平衡點

筆者常說,油價是最難估計的價格之一,原因是石油統計資料非常缺乏,油國組織中個別國家的配額合規(Quota compliance)又甚弱,經常超額或不足額產油,油國組織與西方關係錯縱複雜,美國能源政策又不明確,儘管如此,過去兩年油價的低波動率似乎見證了油價非常接近長期平衡點。

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前,美國政府發放大量頁岩氣快速發展的消息,替奧巴馬政府造勢,若美國能源自主是實,油價理應停留於100美元以下。不過,油價其後在環球經濟增長並不十分旺盛及眾投行紛紛撤出「實物交收」原油時不跌反升,似乎地緣政治風險的考慮已較大幅度反映於價內,短期內油價再見150美元的機會不高。實際供應上,沙地阿拉伯的產量可以提高每日200萬桶,美國亦可釋出戰略儲備石油,至2013年底,中國方面亦已建立起1.41億桶的「應急」儲備原油,可緩和油價上升的壓力。

厄爾尼諾導致糧食價上升

不過,儘管長期油價飆升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若ISIS軍隊進一步威脅巴格達,而令伊拉克南部佔75%產量的出口受威脅,則油價短期可能飆升至120美元後回落,則全年油價平均界乎110美元至115美元的機會頗高。

油價居高,加上下半年厄爾尼諾(Elnino)現象出現機會甚高,將推升亞洲各國的通脹水平。根據歐洲中幅度現象預測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預測,今年內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機會高達九成。因亞太地區如印度、澳洲、東南亞等國可能出現乾旱天氣,導致農作物失收,糧食價格於下半年有上升壓力。

盧比盾偏軟 坡元韓圍升值

油價上升、通脹升溫,將對亞洲各國的貨幣及外匯政策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印度、日本、南韓、印尼、泰國及新加坡為主要中東原油淨入口國,中國的進口原油來源地較分散,可減低影響。消費物價指數籃子中,食品比重較高者則為印度、菲律賓、印尼、中國、泰國與馬來西亞,雖然香港與新加坡的比重較低,但因為入口依賴性高,亦受影響。

印度與印尼同受經常帳惡化威脅,要抵禦走資及壓抑內需,會延遲降息,匯價則偏弱。較開放型經濟而又有高經常帳盈餘的國家如新加坡及南韓則有放寬匯價控制壓力,令本幣匯價升值。馬來西亞及菲律賓有較強經濟增長支持,可能提早加息,匯價呈中性反應。日本貿赤上升,加上第四季央行仍有量寬可能性,日圓呈弱。中國通脹回升,但由於現在基數不高,央行無特別需要調整貨幣與外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