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信報投資 | 2024-09-30 00:00

思家投資 寧思雋

地方莫財難派錢 中央口號怎實現

放大圖片

為挽救經濟,中央終於願意「大水漫灌」谷股樓,放水力度遠超市場預期,彰顯中央政府的救市決心,股民瘋狂買入港股及A股,恒指及滬深300指數上周分別抽升13%及15.7%,成為漲幅最大的環球主要市場。

問題是,減息降準等措施並不新穎,而內地的經濟問題,在於居民不願花錢消費,以及出現「資產負債表衰退」,有錢就還錢,不願意投資。即使減息降準,也難以扭轉居民殷切去槓桿的心態,甚至出現「資金空轉」情況,即有錢無人借,結果就算不斷放水,但刺激經濟也難言有效。

刺激消費 「水」從何來

故此,今次「超級大放水」救市後,中央政府也動作多多,務求讓市場認為中國準備放寬財政政策,先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會議表明「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並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以及就業困難及低收入人口的幫助。在市場氣氛好轉下,這些口號式宣傳雖不具體,但也令市場憧憬中央政府還有「大招」推出。

其後傳出上海市政府針對餐飲、住宿、電影及體育消費,發放5億元(人民幣.下同)消費券,以及國務院同意向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市場預期中國已準備測試「派錢」對經濟增長的效果,刺激消費品及內需股接力攀升,資金重返中港市場,港股上周五成交額更創出超過4400億元的歷史新高!

亢奮過後,仍須理性看待中國經濟問題。放寬財政政策,意味增加財赤及債務,但據中國31個省市地區收支狀況數據,今年上半年僅得上海有盈餘,其餘各地財政缺口高達5.74萬億元。而據財政部資料顯示,截至今年7月,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42.8萬億元,今年首7個月支付利息7760億元。隨着內房泡沫爆破,土地出售收入大減,地方政府紛紛「莫財」,債務增加,又如何承擔巨額支出促進消費呢?

再大的困難除以14億,或許微不足道;但任何消費金額乘以14億,就必然是巨款。就算每人發放1000元消費券,中國政府就需要準備1.4萬億元資金。地方政府能否負擔?如由中央政府再發特別國債支撐,會否影響自身的借貸水平及信用評級?即使發放資金,假如居民繼續儲蓄不願消費,會否對刺激經濟效果打折扣?

防股市先急升後陰跌

調節財政政策遠比貨幣政策困難,而且開支大,但效果難掌握,這也是中國政府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之一。不過,連番貨幣政策出台及口號式刺激經濟,給了市場憧憬,假如後續政策沒驚喜,股市只會像過去一樣,先急升,後陰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