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 | 2024-09-06 05:00
梁偉基
巴黎奧運除了比賽精彩,我也學了一些簡單的法文詞彙。美股踏進9月第一個交易日的表現,就令我想起「déjà vu」這個法語。意思是一種似曾相識,或似曾經歷的情境,而事實又好像沒有出現過。本周二美國公布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和7月份建築消費數據,同樣低於市場預期,觸發股市大跌。納指跌幅最嚴重,跌3.26%,是自2020年4月以來,最差的月度首個交易日。標指瀉2.12%,同樣是自2020年5月最差。而道指則跌1.51%。
說似曾相識,就是當上個月初公布這兩項數據後,市場擔心美國因為利率長時間處於高位,引發經濟衰退,於是股市應聲大跌!本周二的情況,完全是個翻版。過去兩年多,市場的關注點只有通脹和利率。現在似乎已轉到經濟增長和就業情況。過去一年多,「壞消息是好消息」,因為經濟數據差,代表經濟沒有過熱,通脹受控,聯儲局有機會減息。但現在,「壞消息就是壞消息」,因為聯儲局在9月開始減息已成定局。但長期的高利率環境如何影響經濟發展,令市場憂心心重重,所以一有壞消息出台,就成為拋售原因。
另一個有機會出現的「似曾相識」情境,就是「九月效應」。根據歷史統計,9月份是美國股市表現最差的月份。自1928年以來,標指在9月平均跌1.2%;道指自1897年來平均跌1.1%;納指從1971年來平均跌0.9%;而羅素2000也自1987年來,平均跌0.6%。導致這個情況的原因眾說不一,有話是交易員暑假後回來,平丟獲利倉引致。但事實是否如此,無從蹊蹺。只知道現在市場的情緒,就好像一個月前染上一場大感冒,及後迅速康復,可是對感冒病毒(就業等數據)仍然非常敏感,一旦感染,又會再來另一次感冒。
類似的一個統計數字,就是大選年效應。自1944年的大選年,9月也是表現最差的月份,標指平均下跌0.8%。同時,市場的波動也開始增加,大選年的10月,標指的波動率(回報標準差)是全年最高,達18.6(大選年所有月份的平均是14.3)。所以從現在到大選完結,做好風險管理尤其重要!
以上分析好像有點悲觀,但如上次的文章提及,現在帶動美股上升的,不是如上半年只靠七雄和A I概念股。8月底,標指成份股股價處於50天平均線的比率,從8月5日只有44%,升至81%。表示大部分標指成份股,都有參與月內的反彈。另外,兩周前,當標指仍未能突破7月中的歷史新高,但11個板塊中,已經有4個防守性板塊創出歷史新高。到了本周,有7個板塊都分別創出新高,包括公用事業、一般消費品、房地產、健康護理、金融、工業和原材料。很明顯,市場偏向防禦性和會受惠減息的板塊。在過出10個交易日,標普500平均加權指數(即每隻股票只佔0.2%),罕有地跑贏標指。這也顯示市場從重磅股,轉到市值相對較低的股票。
雖然防守性板塊,如公用事業和一般消費品,仍然跑贏大市,但已經有點超買。所以如果仍然看好這些板塊,可以考慮賣出認沽/看跌期權,代替直接買入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