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4-09-03 00:00

忽然文化 占飛

古之學者為己 今之學者為人

放大圖片
孔子述而不作。 《論語》記錄了他的教誨,許多都是片言斷語,沒上文下理,以致後世產生不同詮釋。哪個詮釋是孔子的原意?抑或所有詮釋都各有道理? 《論語.憲問》篇,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現今通用、亦是不少教科書採用的詮釋,乃來自《荀子.勸學》篇:「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荀子認為,古之學者都是君子,君子是春秋以前有學識的階級,學是為了個人增長知識、修養品德;今之學者指春秋時代教育較普及後,學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有才學而高人一等。禽指雞鴨,犢指小牛,窮人哪有禽犢?以學識為禽犢,指炫耀自己,為君子所不齒。《論語》第一章有言:「人不知而不慍 ...

(節錄)全文共15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