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理財方案 | 2014-06-14 06:00

趙小寶

善用現金投資 作長遠退休考慮

放大圖片

投資對於大部分香港人來說不是新鮮事,不過如果把投資結合退休一起考慮,對多數人來說卻可能是一項新事物。根據最新一季的「宏利投資者意向指數」調查,港人持有現金比重佔其投資組合(撇除所有自住或投資物業)高達三成六。同一調查亦發現,香港投資者預期自己的儲蓄平均只能維持12年的退休生活,仍需7年的退休開支以應付預期長達19年的退休生活。

靈活資產配置策略 抵禦市場波動

以王先生為例,典型的中產階層,拚搏多年,兩夫妻自住物業已提早「贖樓」,現今已無按揭負擔。銀行以人民幣定期「高息」搶客看似吸引,但不少屬短年期且有匯率風險;明知港元定期幾近零息,但與其股海浮沉,還是感覺存放在銀行最穩陣,至少將來的退休老本不會蝕光……。王先生剛40出頭,正值壯年,要為退休生活籌劃,首要目標是要為多年積蓄「保駕護航」,其次是希望能累積多點儲備作退休之用。

其實現時市場上一些新推出的基金產品,在資產配置策略上更見靈活,滿足投資者對回報和風險的偏好和承受能力。一方面讓他們把握投資市場的升值機遇,同時通過涵蓋股票、債券及其他資產類別的積極資產配置策略,抵禦市場波動,也適合王先生的投資要求。

去年市場多番憂慮美國聯儲局退市將引起的效應,但聯儲局早已表明息口短期不會顯著上升。美國多次公布的就業及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等經濟數據,總體相對穩健,故投資者對股市及債市信心有所增加。像王先生的情況,可以採取分散投資的策略,除了股票外,債券或其他高息投資工具都值得考慮。

正值壯年 可承受相對較高風險

近年全球經濟增長步伐相對穩定,惠及亞洲一眾新興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4月底輕微上調亞洲區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等7個國家)於今明兩年的實質GDP增長,分別為6.7%及6.8%,遠高於歐美已發展國家,但亞洲多國其實仍未完全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復蘇,目前估值仍相對便宜。其中北亞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大多以出口為導向,有較大潛力進一步得享於全球貿易持續增長的機遇。以王先生為例,處於壯年的人生階段,可承受相對較高的投資風險以有更多機會獲取較高回報,所以一些投資於北亞等高增長市場的基金產品,都可以是適合的選擇。

香港人傳統的退休綢繆是磚頭加現金,卻容易忽略物業交易費用不斷上升、市場流動性低及政府政策等的影響。閒置現金只會飽受通脹無聲無息的蠶食。懂得為財富增值,抵禦通脹,作出精明投資,才可更快達成退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