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理財方案 | 2024-07-20 05:00

欲言不止 楊書健

【欲言不止】投資成功在乎行動與堅持

放大圖片

《心靈雞湯》一類書籍會說,每個人的性格以及際遇,就是最親密的5個朋友的平均值。芒格自負極高,因此喜歡看名人傳記,認為最親密的朋友就是歷史偉人。筆者在本欄或拙作經常引述成功例子,原意亦差不多:多討論成功例子,希望大家潛移默化下變成投資性格。

今天改變文風,討論幾個和《不倒燈塔》策略相違背的行為模式。首先,投資結果和淨現金流高度掛鈎。因為現金流容許各類月供計劃,是書中基石盤的重點。有足夠現金流,亦容許持有及增持風險盤,靜待局勢變化後的暴升。而淨現金流的多少,就在乎於消費模式。懂得控制開支,工資是三萬元也可以比工資累積更多資金,十餘年後資產更多。有從事債務重組的朋友就說,不少客戶都是人人稱羡的專業人士,但卻不控制消費,部分甚至幾乎破產,表面還是奢華風光。

限「必要開支」爭財務自由

最近討論發現放棄奢華容易,最難還是實質需求之間的取捨。最極端的例子是中年後每年都有各種醫學建議的例行驗身。人生最重要當然是健康,因此單獨來看,每一項驗身都完全合理。但再考慮整體收支,卻需和供養家人、小朋友學習,甚至年度旅行等排行先後。缺乏全局觀就容易因為每項開支都視作必需,完全消耗了現金流。一直累積不了資金,當然就沒有投資結果可言。限制某些「必要開支」,也是財務自由前的必經階段。

另外,投資一方面基於機會率,就算七成贏面,也有可能連輸幾次;另一方面則有波動性,就算三年後股價鐵定翻倍,今天亦可以賬面虧損。就如煮飯燒傷手,自然會立即縮手,不少人賬面虧損就會放棄整個策略。有人曾虧本,之後就一直推說沒有投資運,拒絕再思考投資。這就有如小時候學游泳遇溺,之後不肯再學,當然終身不會游泳。

開始落實計劃最重要

基石盤的原理離不開投資時間的總長度:同一隻指數ETF,理論上月供十五年的結果就會優於月供十年。筆者是在疫情中開始歸納出《不倒燈塔》的看法,當時亦有分享當中的投資組合。有三幾位認同了策略,但到今天一直還未開始落實計劃。這有如冬天練水,看着窗外積雪,就算明知池水是25度,落水前還是會猶疑。但只要跳進水池,就自然有動力游下去。月供計劃難也難在開始,一旦形成習慣,無論是以工資月供,還是股息再投資,半途而廢又相對較少。因此,筆者往往建議朋友就算是每月一千元也好,首先要開始計劃。建立了制度後,將來加碼也較容易。

能夠寄工作於娛樂自然好,但變成了滿足自己就走樣了。這點以金融人尤為嚴重,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大公司的各種數據支持,所以到管理自己資產,往往想維持整套支援。有些數據根本無助決定,有些則提供了方便,可以由公開資料自行歸納。曾經幫朋友審閱這些研究開支,最後砍掉的開支超過了他家裏的基本開支。

無視變化維持心理狀態

另一種滿足自己就為了過高回報,結果浪費時間。大家都知道,能在二十年維持每年24%增長,財富就會增加一百倍。我卻見過實際例子,為了尋求這種百倍回報,拖了十年也未建好基石盤,但卻又找不到暴升機會。這已非貪心,而是過分矜持之下,反而不願接受長期策略的稍低回報了。

到最後,能夠成功執行《不倒燈塔》策略的朋友,往往都有股傻勁,能夠無視變化,一直下去。好幾個成功例子,事後都說是幸運。也許最幸運,還是他們能維持的心理狀態。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不倒燈塔》現已發售,歡迎訂購。)
本地包郵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