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4-05-25 00:00

拾趣人生 岑逸飛

悔是吉之漸

「懺悔」的「懺」,中國古文字沒有,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新造字。但「悔」這個字,在《易經》已經出現;《易經》中常見的占辭,有吉、凶、悔、吝、厲及無咎。吉與凶,較易理解,毋須多說。倒是悔和吝,在《易經》中是兩個獨立的占辭,但《繫辭傳》把兩者並稱:「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悔」在卦爻辭的用法簡單:最常用是悔亡,其次是無悔,但極少用單一個「悔」字;「吝」字多單獨使用。「悔」、「吝」兩字僅是小疵,未至於厲、凶。朱熹對這兩字有個解釋,謂「吉凶相對而悔吝居其中間,悔自凶而趨吉,吝自吉而向凶也。又曰:悔是吉之漸,吝是凶之端。」 「吝」是怨恨惋 ...

(節錄)全文共6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