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4-05-15 05:00

傅雲杰

新興市趨穩 息差產品回報可觀

放大圖片

環球經濟增長已下行,而通脹率普遍開始回落。中國面對通縮壓力、歐美金融狀況趨緊,以及多個國家的製造和服務業需求疲弱,均有助緩和環球物價壓力。我們認為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銀行貸款及按揭抵押債券的個別領域等息差產品,提供可觀孳息率,但同時這些產品仍然容易受到以下因素影響,包括宏觀相關情緒意外轉變、地緣政治發展,以及央行持續過度收緊政策的風險。

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於連續5個月收縮後重返擴張區間,創12個月以來的高位。另一方面,當地服務業和建造業在假期過後保持強韌,但物業市場仍然構成拖累。雖然政府債券發行量強勁,但社會融資總量增長低迷,意味信貸需求疲軟。

人行承諾滙率大致穩定

由於房地產交易進一步惡化,加上消費者信心偏低,人民幣貸款數據的組成顯示家庭貸款增長疲弱。人行官員最近發表的公開言論顯示,當局非常重視人民幣兌美元滙率穩定,但容許一定程度的靈活浮動。然而,人行似乎並無訂立捍衞人民幣滙價的具體水平,但若美元保持強勢,人行似乎容許人民幣維持疲弱。當局表示將繼續推行結構性貨幣政策,以支持目標領域,例如增加農業和中小企業的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以及可能推出新的消費品以舊換新和設備更新計劃的再貸款/再貼現計劃。人行亦重申對房地產發展商的支持立場,並承諾維持滙率大致穩定。

此外,當局表示將監察長期利率變動。這項新聲明顯示,人行可能有意透過多項政策工具,包括降準、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及間接購買中國政府債券,以減輕未來中國政府債券的供應衝擊。若短期或長期利率大幅重新定價,將會對經濟增長造成干擾。

至於亞洲新興市場方面,整體和核心物價平均升幅已趨於穩定,目前普遍重返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當中中國和泰國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通脹仍然甚低,而整體消費物價指數通脹更低。大部分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周期似乎已經見底,亦令亞洲受惠。當中,高科技出口市場受惠於人工智能相關硬件需求,旅遊和消費業則為其他由內需主導的經濟體提供支持。

亞洲勞工市場強勢復甦

亞洲大部分勞工市場強勢復甦,失業率普遍低於疫前水平,尤其是菲律賓、南韓和印度。區內央行不太可能趕在聯儲局之前減息。亞洲本地貨幣債券市場繼續面對不利因素,包括環球核心利率仍然偏高,以及高利率環境可能持續更長時間。同時,人民幣和日圓持續疲弱,令亞洲外滙在短期內面對阻力。

此外,由於印度出口強勁,其服務業貿易順差在2月份升至168億美元的歷史高位,並繼續為經常賬赤字提供顯著緩衝。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由去年第三季的按年8.1%,加快至第四季的按年8.4%。投資仍然是亮點,抵消消費疲弱的趨勢,直到2027年,印度可望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