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00:00
兩個墟 郭詠琴
三年新冠疫情使百業蕭條,以為最差日子已成過去,許多滯後不景氣卻陸續浮現。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是沙士之後、二〇〇四年第三季以來最多;不少跨國企業進一步裁員;港人北上消費也不留港玩樂,這些現象都讓人擔憂。
經濟前景未明朗,股市受壓,網上詐騙的案件反而不斷上升,市民為資金找出路,不少人誤信假冒財經分析名人的公眾號,加入假的社交媒體群組,結果錢財被騙,心靈亦受傷害。現在連接收任何手機短訊或連結,都不要輕易打開,先消化再過濾。父母一輩時常說,從前的香港社會好窮,大家為生活打拚,鍛煉出獅子山精神,生活相對簡單。現在物質豐盛了,活在資訊泛濫世代,不少人反而透不過氣,物價高企通脹升溫,小市民更是百上加斤。
這幾年因情緒病困擾而自殺的個案,幾乎隔幾天便在報章看到,有前政府官員、名人甚至學生。情緒就如天氣般變幻莫測,若負能量積累過多,壓力爆錶,更會萌生歪念。是什麼讓一個人選擇結束生命,忍心離開身邊所愛家人和朋友?是什麼令愈來愈多自殺新聞被大篇幅報道?每個人心靈所能承載的重量不同,若遇到難於啟齒的事,請嘗試與最信任的人分享,或找專業人士協助。
專家亦建議,若發現身邊人精神不振,行為異常,思想負面,間中提及沒人生樂趣或突然交代身後事等,便需要更多關心和陪伴;也許他們正經歷艱難時期,只想找個同路人或聆聽者。好好愛惜和關心身邊人,有時候簡單一句慰問,會換來不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