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4-02-01 00:00

鴻鵠財誌 盧志威

國際化地位跌 港拚經濟有難度

中美之間的角力,令港股成為磨心,剛剛才大開水喉,突擊降準0.5個百分點,又為國企訂立KPI,把市值管理列入考核之中,目的是令股市興旺,但好景不常,近日美國頻頻出招,其中包括議員要求制裁寧德時代(300750.SZ),又有另一些法案提出禁止受聯邦政府資助的醫療機構,使用包括藥明康德(02359)在內的相關生物技術公司,連電動車最近美國也在講要限制,其實都是一些升級版的貿易限制措施,令市場風險大增,有海外業務的公司成為地雷。

受美國大選波及

特朗普近期成為共和黨今年候選總統的大熱門,同樣地現任總統拜登也成民主黨的大熱,兩者再度對決的可能性大增。近期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勝出比率較高,顯示他有歸位「執政2.0」的可能性,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但美國政客似乎「聞」到味道,認為將拉到選票,開始大打「貿易戰牌」。特朗普就簡單粗暴,提出加關稅到40%至60%,其他政客更極端,直接提出禁止,都是一些嚴重影響到公司價值的行為,股價會因這個可能性而大幅波動。

對於龍年的股市展望,可能要留意是國家安全年,香港加速23條立法,美國則明目張膽對準有美國業務的中國企業,相信他們內部已經有研究清單,哪些公司會構成風險,或具備足夠的業務值得政府出手,其中有一間要小心的是拼多多。

拼多多在中國獲得巨大成功,是因為以價格優先,總之要獲得流量,一定是做到最便宜,商家自己要想辦法減輕成本,很多人開始信任拼多多優於淘寶,就是因為用錢賣廣告,不如在價格上更優惠,從而令客戶基礎增加。拼多多把這一套帶到美國,同樣獲得成功,市值更因此超過前輩阿里巴巴。

在異地發展絕對唔容易,拼多多成功出海的里程碑,自然令股價受惠,不過始終這是市場化的成功,一間企業最多是市場化做到最好,但當企業做生意都要考慮國家安全,其實大家都會躺平,實行少做少錯,相對而言,中國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會減少。

同樣情況,在香港提升國家安全重要性大前提下,外資企業都會縮減投資,無論是否承認,港股、港樓都脫離了環球股市的反彈潮,斯人獨憔悴,23條立法以後會力拚經濟,到底港股如何重上30000點?港樓怎樣漲幾成?如何拼到這兩個情況才收貨?還是集中火力舉辦多幾場國際盛事,例如100場Taylor Swift演唱會就是拚盡無悔?相信是市場的問號,面對經濟下行,政府財赤增加,國際化地位下跌,20年後會變得怎樣?下一代會面對什麼生活?實在不敢想像。

如果失去國際地位,視香港為一個普通城市,香港並不是對標深圳,單是網約車到今天還在討論立法,方便程度就連五線城市也不如。筆者現在回內地,都笑稱自己來自「港村」,要學習新功能,如果連金融、法律的優勢都失去,倒不如搬到深圳去打拚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