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 2024-01-29 05:00
陳致洲
美國今年如無意外將展開減息周期,亞洲股市有望乘勢而上,而外國直接投資(FDI)及企業盈利增長,將是推動亞股向上的兩大動力。亞股估值吸引,從風險回報角度看,看好東盟和中國股票,籲投資者謹慎選擇個股的投資機會,並以合理價格買入。
今年亞太區(日本除外)企業盈利預期增長20%,高於美國標普500指數的11%,也較日本東證指數的8%及歐洲STOXX600指數的7%為高,反映亞股仍有進一步上升空間。
韓企盈利增長預期最勁
現時亞股12個月預測市盈率只有約12倍,低於過去十年的歷史平均數,其中香港及中國股票市盈率更分別只有約8倍及10倍,風險回報相對較高。亞太區之中,韓國企業盈利增長預期最強勁,達57%,遠高於排第二位的台灣,當地企業盈利料增長約17%,中國內地及印度則預期齊升16%,香港企業盈利亦預期有10%增長。
過去3年中國股市跑輸大市,外國直接投資額度亦減少。不過,我們認為,中國仍是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接收國之一,目前不少悲觀情緒已反映在中國股市上,因此投資者應該跳出框框,思考如何在應對中國經濟挑戰的同時,尋找投資機會,例如再生能源及食品安全行業。
陰霾下尋找內地潛力板塊
近年中國政府持續專注於推動本土消費品及服務業增長,並將重點放在經濟增長質素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時,推動共同富裕目標,故亦可留意醫療保健及消費服務業的投資機會。
基建一直是支持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未來的基建投資與昔日傳統的基礎建設不同,投資者現時可留意運輸網絡及連繫,電網安全度及智能電網系統、綠色基建、物聯網(IoT)、數碼化、農業現代化等領域。
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溫,加上美國對中國高科技行業的制裁,中國政府近年致力提高自給自足比率,特別在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供應鏈及能源方面,相信可以在新能源及能源轉型方面看到不少投資機會。
「中國+1」策略利東盟市場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不少中國企業採用「中國+1」策略,分散供應鏈並擴大在中國境外的市佔率,不僅有利於企業發展,亦變相為東盟市場帶來龐大商機,然而投資者卻忽略了有關利好因素。2022年東盟市場的外國直接投資較4年前倍增,比率升至17%,當中美國資金主要投資於半導體及電子行業,為馬來西亞及越南帶來機會。中國資金則偏好投資於再生能源、電動車及太陽能板產業鏈,利好泰國及越南兩國。
除外資流入,東盟市場本土增長亦相當強勁。舉例稱,新加坡致力拓展財富管理業務,印度的經濟改革帶來結構性增長趨勢,而整個東盟市場更受惠於疫後強勁的旅遊業復甦,不僅是休閒旅遊,近年更新興醫療保健旅遊。
AI熱炒焦點由台轉向韓
人工智能(AI)熱潮持續,但大部分人工智能的利好因素於去年已反映在台股上,故今年相對偏好韓國股市,相信估值合理的韓股,可在半導體特別是記憶體行業復甦帶動下有良好表現。
亞洲股市涵蓋不同國家,各地經濟增長速度均有不同,受惠行業也有異,因此謹慎選擇投資機會相當重要,偏好三大類型企業,分別是擁有較強大品牌及市佔率;願意藉投資創新以擴大市佔率;具強勁現金流、財政實力及管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