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歐洲 | 2014-04-29 05:00

王良享

誰未買入歐豬國股票?

放大圖片

2012年9月歐洲央行推出無上限的「直接貨幣交易」(OMT)為歐豬國債「包底」後,筆者曾指出歐債危機紓緩,間接將令美國國債利率上升,持美債者,應考慮換馬至歐豬國債及企業債(《OMT預估 看受惠資產》,2012年9月10日),當時美國1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率為1.7%,西班牙1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率為5.7%,美國長息至今攀升超過1%,西班牙10年息下跌2.6%至歷史低點的3%左右。但因為當時歐豬國股市受央行行長德拉吉的「誓保歐羅完整」言論剌激,已上升30%左右,股市在增長欠奉時不再值博。

去年6月初,筆者於《市場對歐羅信心轉強》一文中指出,市場已完全放棄「沽歐債、沽歐股、沽歐羅」的簡易方程式。而因為與2009年11月歐債危機爆發前的水平比較,歐羅區股市仍低出30%左右,在歐洲經濟走出衰退時可買歐股與歐羅,當時歐洲道瓊50指數水平為2700點,歐羅兌美元則為1.31,至今歐股與歐羅升幅分別為17%與5.7%。

歐央行有意施行「針對性」量寬

近數月來,歐洲通縮之說充斥市場,要求歐洲央行減息及作量寬的聲音不絕,但央行只有口頭干預,而無實際行動,究竟為何?歐洲企業科技水平高,但整體經濟生產力低,是因為「福利主義」政治掛帥,歐洲就業率向來都低,一大部分選民靠「定額收入」(即失業救濟或退休保障)維生,百姓對通脹的恐懼遠比通縮大,況且通脹會否導致「蕭條」,亦無實證基礎。根據Atkeson與Kehoe對17個國家於過去180年內發生過的通縮與蕭條所作的研究報告指出,通縮與蕭條並無關係,在期內發生的73次通縮,其中65次並無導致蕭條,在29次蕭條當中,有21次並無通縮。美國聯儲局數次寬量,真正成功者只是QE1,效用是大力壓縮市場風險溢價,往後數次QE,若非歐債危機與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浮現,美國長期息率會否「插水式」下跌仍是存疑。因此,歐洲央行似只會實施「定向」寬鬆措施,不會全面買債。

鑑於西班牙與意大利長期國債孳息率已降至歷史低水平,而歐洲央行可能只施行「針對性」量寬,買入以中小企貸款抵押為主的資產抵押債券,歐洲長期利率下跌空間已經不多,筆者建議沽出長期歐豬國債,轉投於這些國家的股市。

人幣跌 資金短期停泊歐羅

上周筆者指出,歐、美雖然對俄羅斯制裁暫時並不嚴厲,但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普京漸行漸遠,大有加強制裁的可能性,可能是今年內股市較敏感的風險。上周五,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升溫,令德國股市與意大利股市分別下跌1.54%及1.73%。不過,翻查歷史,自從1950年至今,俄羅斯(前稱蘇聯)曾4次實際或意圖軍事介入其他國家,分別為1956年的匈牙利入侵、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及2008年的格魯吉亞與南奧塞梯入侵事件,歐、美股市都無直接受創,似乎政治風險並不是歐洲長期投資者的主要考量。

上周三《彭博》報道,美國通用電氣(奇異)公司計劃以130億美元收購法國的阿爾斯通(Alstom SA)公司,如屬實,將是通用電氣史上最大收購,消息令阿爾斯通股價一度上升18%。歐洲過去數年的不景氣令部分企業股價相對美國同業出現較大的折讓,令更多企業成為收購目標,亦幫助解釋為何歐羅匯價長期高企。當然,近來人民幣匯價持續下跌,可能令一些新興市場國家暫緩增加人民幣外儲,短期停泊於歐羅,助長歐羅的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