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中國 | 2014-04-28 15:31

浦永灝

市場推進一小步 改革一大步

放大圖片

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證券監管機構本月原則批准「滬港通」計劃,即上海證券交易所與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互聯互通機制。該計劃將於6個月內進行試點,從而將讓內地和香港投資者可以購買兩市中的合資格股票。

根據該計劃,香港投資者的每年「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內地投資者的每年「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未來有可能調高額度。試點初期,合資格股票包括:香港聯合交易所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分股、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的成分股,以及同時在上海和香港股市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長期影響深遠

從2007年開始設想的「滬港通」計劃是中國在金融改革方面邁出的重大而實驗性的一步,與上海自貿區成立,以及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區間擴大有類似的意義。我們將此視為中國啟動真正資本市場改革的一部分,並且是朝資本帳戶自由化,以及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邁出的又一步。

該計劃旨在放鬆兩個市場之間的資本流動,從而使海外投資者除了可以投資在香港上市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之外,也可以直接投資內地市場中以人民幣計價的股份。投資者還可以獲得對中國內地全方位的股票敞口。目前,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H股)大多是大型銀行、保險、電訊、石化和網際網絡公司,而在上海上市的A股公司主要屬消費和醫療保健行業。

我們還認為,「滬港通」計劃將有助於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並對中國內地家庭的資產配置產生長期影響。

短期影響有限

4月10日「滬港通」公布後,香港市場的成交量猛增。投資者認為該計劃將產生重大影響,原因是「港股通」每日額度相當於香港股市日成交量的約四分之一。投資者還預期,同時在兩地上市的A+H股公司的估值差距將很快縮小。

「滬港通」計劃在2007年夏首次推出,隨後H股指數在8月至10月期間暴漲近85%。儘管長期前景看好,但我們認為此次不會重現2007年的走勢。

首先,中國經濟在2007年位於增長周期的高峰,實際GDP增長率高達14.2%。相形之下,今年GDP可能僅增長約7.5%,經濟放緩正對包括房地產和銀行在內的股市主要行業產生影響。

其次,A股指數在2007年8月的市盈率(PE)在44倍,較H股指數20倍的PE溢價55%。投資者紛紛買入H股以尋求套利機會當然不足為奇。而這一次,同時在兩地上市的H股較其A股溢價近5%。因此,買入A股套利更有利。

此外,股票帳戶超過50萬元人民幣的個人投資者才有資格參與「港股通」。內地擁有此類高額帳戶的個人投資者僅佔2.8%左右,大多數投資者被排除在計劃之外。

短期內,我們認為可能的受益者包括:內地和香港的經紀公司和證券交易所,其業務量和業務機會都有望增加;較其H股有較大折讓的A股藍籌股,原因是估值可能趨同;在香港上市,但在上海證交所沒有或權重很小的行業,例如澳門博彩、香港房地產和國際消費品知名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