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4-01-10 00:00

新聞點評 高天佑

從新柔長堤看「北上稅」

放大圖片

新一年《財政預算案》發布在即,巨赤當前,有投行和政黨提議特區政府開徵「海陸空離境稅」以幫補庫房,更重要是挽救消費市道,但有人擔心此舉將阻礙「大灣區」融合。從經濟政策角度看,新加坡亦曾面對類似處境,該國連接馬來西亞新山的「新柔長堤」每年有逾1億人次過境,事關新山消費物價僅及星洲三分一,而兩地車程短至5分鐘。新加坡政府一度考慮設立陸路離境稅,阻止消費力流失,惟權衡之後決定放棄,這案例值得香港參考。

入不敷支就要開源節流,此乃簡單持家之道,花旗銀行、自由黨先後建議當局開徵「海陸空離境稅」,理論上可以一次過化解兩大問題。事實上,本港早已設有飛機乘客離境稅(又稱「機場稅」,主要用於補貼機場基建成本),每位乘客每次離境收費120元,在買機票時已由航空公司代收(疫情前的2018年度,這項稅款為港府進賬約27.5億元收入)。

十幾億庫房收入幫補有限

換言之,投行與政黨的倡議只不過把離境稅由航空擴大至「海陸兩路」,當中又以陸路為主(因每年坐船離境人次有限)。香港循陸路可以離境到哪裏?當然只有中國內地,故所謂「海陸空離境稅」,根本可以稱為「北上稅」。

綜合投行和政黨建議,新的離境稅每人每次徵收25元,僅針對本港永久居民(遊客免稅);按去年有5000多萬人次港人「北上」,據估計每年可為庫房帶來約13億元額外收入。作為比較,港府在2022年度總收入和總開支分別為4932億和5970億元,區區十幾億額外稅收似乎幫補有限。

醉翁之意不在酒,這項「北上稅」可說是「寓禁於徵」,旨在對港人北上消費添加阻力,以期挽救本地消費市道。畢竟自由黨的成員及支持者包括許多零售商和餐飲商,正是這一輪北上浪潮之最大受害者,難怪該黨主張收離境稅。

上文提到全球大多數地區皆設有「機場稅」,但「陸路離境稅」就相當罕見,因並非很多地方像香港跟深圳那麼關係密切,兼且消費市場存在頗大落差。舉例說,法國和德國陸路鄰接,同屬歐盟、交通便利,但兩地物價差距輕微,普羅大眾「跨境消費」並不盛行,毋須用「離境稅」加以管控。

比較值得參考的例子是新加坡,北部跟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僅一河之隔,亦如香港和深圳,新加坡和新山之間物價差異甚大,存在所謂「三倍定律」,事關坡元幣值大約是馬來西亞林吉特的3倍,但兩地商品及服務標價往往相近。譬如在新加坡食一碟海南雞飯要10坡元(約合59港元),在新山則只需10林吉特(約合17港元)。

由此可見,新加坡物價幾乎是新山3倍(馬國近年經濟發展凌厲,物價差距略為收窄),加以兩地毗鄰、車程短至5分鐘,所以歷來都有很多新加坡人逢周末,甚至每日「北上」新山享受低廉消費。連接兩地的新柔長堤僅長1公里,建成於1923年,現時每年錄得超過1億人次往返,屬全球最繁忙通道之一;除了獅城民眾「北上」,還有很多馬來西亞人為了打工、求學或消費而使用該橋「南下」。

新加坡權衡輕重打消念頭

早於李光耀執政時期,新加坡政府便留意到消費力流失到新山的問題,曾經考慮設立類似陸路離境稅的措施,但權衡輕重後決定放棄,主因之一是,讓新加坡和新山之間「自由通關」可促進兩地資源有效配置。從新加坡角度看,當地民眾赴新山享受低廉消費,既有助平抑獅城本地物價,亦能增進居民福祉(變相令他們購買力增加);縱使代價是流失部分消費力,然而也能反過來促使新加坡業界加強自身競爭力、專注於高端消費及高增值環節。

新加坡與香港近似,同樣是人口僅數百萬的小型經濟體,單靠「內循環」就像「老鼠尾生瘡」,經濟體系大極有限,兩者都有必要尋求擴大「外循環」。而新加坡和新山之間恰好達致分工,雙方存在競爭之餘,又達致互補互利。例如新加坡近年單是吸引國際高端旅客及商務客,生意早已應接不暇,若無新山「分流」部分消費力,獅城境內物價勢必更高,居民生活質素難免受損,不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

相比之下,香港現時的困境可謂「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普羅大眾消費力流失到深圳,另一方面高端消費卻不見得具有足夠吸引力,同時海外訪港旅客從疫情低谷回升不多;再加上電商(網購、外賣App)衝擊,傳統消費業界不斷「唉聲嘆氣」。更甚者,深圳消費市場除了「平過香港」,還「潮過香港」,新潮賣點推陳出新,反觀本港業界似乎有點不思進取,消費市場隨時「上下失守」。

抵受陣痛「倒逼」業界升級

可是,開徵「北上稅」屬治標不治本,頂多短期內較多港人「無奈地」(為免繳稅)留港消費,但無助於業界升級和轉型(反而可能令它們變成「受保護動物」,長遠競爭力更弱)。

講到底,自2003年自由行政策實施後,基於本港和內地在稅制、發展階段等方面存在差距,遊客蜂擁南下,香港消費業界「躺平」也能日進斗金,某程度上被大牛市「寵壞」了,同時整體經濟也過於依賴每年數千萬人次入境旅客消費。時移世易,這幾年消費零售和經濟結構出現調整,難免帶來陣痛;「北上稅」或有助紓緩「短痛」,卻恐怕會換來更大的「長痛」。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