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4-01-10 05:00

李智穎

【私銀觀】中國經濟3.0下股票策略

放大圖片

隨着新舊結構性驅動力轉換,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2000年代,中國的增長是由製造業和外商直接投資(FDI)所驅動(「中國1.0」)。到了2010年代,「中國2.0」見證了數碼經濟發展,以及由債務槓桿撬動的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擴張。

當前,由消費者支出、綠色轉型和技術創新等驅動的「中國3.0」正在醞釀中。我們認為,這些驅動因素在未來5至10年仍將是關鍵。此外,我們認為「中國3.0」下的三大投資驅動因素也契合中國大政方針,包括共同富裕以及對國內科技供應鏈的重視等。

更多私人銀行觀點

零售趨勢注重價值導向

隨着中國進入增長放緩的階段,消費偏好將會改變。企業也注意到消費行為的變化,據我們觀察,領先的中國消費品牌和電子商務門戶網站,已經明確地改變其市場定位,並專注於提升價值。這方面的例子包括增加低價產品的選擇項目,以增加對客戶的吸引力。

此外,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也拖累了消費情緒,因房產投資佔中國居民個人財富相當大的一部分。總體而言,消費降級成為2023年的主要驅動因素,而且預計會持續至2024年。儘管如此,我們依然看好電子商務門戶網站、運動服飾、乳製品和消費服務領域的公司。我們認為這些公司仍可實現大約中雙位數的盈利增長。

多行業有能力海外擴張

中國與一些發達市場之間的地緣關係持續緊張,令市場擔憂中國企業能否成功實現海外擴張。但我們認為中國電動車(電動車整車生產商,即OEM)、醫藥研發和生產外包服務(CXO)、電子商務、網絡遊戲和消費電子產品行業,在中期內皆有望保持甚至擴大其國際影響力。儘管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但中國企業的優勢主要在於其成本競爭力和進步的技術。

加強國內科技供應鏈AI發展

鑑於美國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晶片的政策立場不太可能改變,中國可能將繼續投入更多資源,以發展國內半導體(或整體科技行業)供應鏈。目前,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國)之間的技術差距,主要在高端半導體供應鏈,包括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用於製造和先進封裝的設備,以及先進製程晶片製造。

當前,國內電子產品、家用電器和汽車整車製造商,對國產晶片的需求日益增長。作為一個重要的製造基地,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晶片市場,目前本土企業的需求佔了總體晶片消費的一大部分。鑑於以上提到的中美關係緊張,本土製造商傾向於選擇國內半導體和元器件供應商,未來甚至有可能聯合投資於科技供應鏈,以降低供應鏈風險。

我們預計中期內成熟製程晶片行業將穩健增長,因中國已在該領域發展出高效的製造能力。此外,作為十四五規劃的一部分,對工業自動化的日益重視,也會為成熟晶片行業帶來更多支援。

從更長遠來看,鑑於政府和國內企業持續的投資和支持,我們預計中國將形成更成熟且獨立的科技供應鏈,以及更全面的人工智能(AI)生態系統,不過這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我們在現階段的投資聚焦於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網絡安全軟件和雲服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