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3-11-17 05:00

傅雲杰

亞洲市場增長阻力日漸增強

放大圖片

環球經濟增長已下行,而通脹率普遍開始回落。歐美金融狀況趨緊、多個國家的製造和服務業需求轉弱,以及中國面對通縮壓力,均有助緩和環球物價壓力。這些趨勢加上主要央行主張收緊貨幣政策多一段時間,預計將進一步壓低經濟增長和通脹,繼而導致已發展市場政府債券孳息率下降和美元略微走弱。

中國經濟結構性轉變

中國經濟放緩主要源於經濟成熟度的結構性轉變、仍是政策重點的監管轉變,以及國內與環球需求周期性走軟。政策回應並不全面,而雖然經濟增長仍然是政府的優先任務,但非主要目標。對政策官員來說,他們較擔心的是,自2015年以來為解決房地產市場過剩問題、信貸泡沫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而採取的去槓桿政策,在調整「結構失衡」方面出現倒退。然而,對私營企業來說,除非監管環境轉趨明朗,否則商業信心將持續疲弱。對消費者而言,提振信心的關鍵在於收入增長預期和房地產業復常。

中國最高領導層對增長放緩的容忍度高於許多投資者預期,政策重點仍然是保持穩定,而非改變戰略方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政策上具非常強烈的理念,他相信中國將會在更強的結構基礎上發展。中國經濟增長出現結構性轉變,也使環球增長受壓。環球對華出口減弱的速度,超越環球對美出口的步伐,由於目前中國在環球需求舉足輕重,其消費成熟度將構成影響。

看好亞洲本土支持經濟

大部分亞洲地區失業率低,而且國內社會政治環境穩定,將為政策官員提供空間,推出政策為經濟復甦作好準備,並繼續緩減經濟下行風險。然而,由於已發展市場孳息率上升,政策空間已收緊。我們對亞洲資產和個別亞洲貨幣維持戰術性部署,並看好經濟增長受本地動力支持的市場。

中國和環球(美國除外)的需求溫和,令較高風險的外向型亞洲經濟體,例如南韓、台灣和新加坡,面臨增長壓力。儘管大部分央行因經濟增長下行風險和通脹放緩而暫緩進一步加息,但只要聯儲局維持鷹派立場,亞洲央行便會繼續鷹式暫停。由於亞洲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除外)無法放寬貨幣政策,加上亞洲債券孳息率曲線相對平坦,因此承擔存續期風險所帶來的上升空間有限。南韓央行行長李昌鏞在去年的一個會議上表示:「南韓央行現在已獨立於我們的政府,但並無獨立於聯儲局。」

周期觸底韓圜穩佔優勢

亞洲貨幣面對美元利淡因素及中國經濟放緩的挑戰。不過,若中國的增長動力改善,可能使美元例外主義的預期出現變化。綜觀亞洲貨幣,韓圜似乎穩佔優勢,可望成為表現最強勁的區內貨幣,因為環球商品周期觸底回升提振南韓出口,加上其2023年經常賬盈餘強勁,達450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2.6%(對比2022年的300億美元或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