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MPF | 2014-04-04 05:00

鍾建強

知慳識儉的強積金成員

放大圖片

正常的消費者,就算腰纏萬貫,也希望在購物時,可以做到物有所值,如果可以做到物超所值就更是理想。筆者在過去的經歷當中,就遇過一些知慳識儉的強積金客戶,他們在選擇強積金產品時,重點完全放在收費上。對其他因素,例如基金種類多寡、過往的基金表現和服務等,通通拋諸腦後。在現實中,這個方法又是否正確呢?

近年在強積金市場上流行的指數追蹤基金,其賣點就最適合知慳識儉的強積金成員。以下表為例,截至2014年2月28日,在全港的強積金香港股票(指數追蹤)基金當中,過去3年表現最好有4.85%的回報;但在同類別中表現最差的,則只有2.98%。在實際管理年費方面,表現最好的又比表現最差的為低。由此看來,以選擇收費最低的方法揀選基金看似成立。原因之一,就是在全港的強積金香港股票(指數追蹤)基金當中,大部分都是追蹤同一、兩個指數。基金管理上根本不用「揀股」,所以收費對表現影響最顯而易見。

再看看相同市場的主動式管理基金,截至2014年2月28日,在全港的強積金香港股票基金當中,過去3年,表現最好的有19.63%的回報;但在同類別中表現最差的,則是-7.23%。若以收費來看,在這個類別當中,表現最差的,其收費又是較低的啊!箇中原因,就是著眼於基金管理人在揀股上的功力,會直接反映在基金表現上。功力高的基金經理,其收費自然也會較高,因他們也想做到物有所值呢!

由此看來,收費與表現不似有必然又正面的關係。與其單看收費,筆者建議大家在選擇基金時,可考慮一個另類的數字 — 這就是每1%實際管理年費所取得的回報。強積金其實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投資產品,在揀選投資產品時,表現自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真的要做到物有所值,不如就直接看看自己所付出的每1元管理費能為你帶來多少回報了。

 

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升可跌,過往業績數據並非未來業績的指標。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