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14-04-01 05:00

陳志豪

從服貿看台灣爭取自由貿易協議

最近台灣爆發服貿爭議,究竟「服貿」是甚麼?

「服貿」是《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簡稱,主要內容包括兩岸服務市場開放清單,涉及行業包括金融、商業、通訊、建築、分銷、旅遊、醫療等,開放程度和細節各有不同。中國大陸及台灣於2010年6月根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 - 性質如同香港的CEPA,僅屬協議框架 - 具體的內容需要透過簽署「服貿」及「貨貿」(即貨品貿易)來完成。服貿協議於2013年6月簽署,在審議過程中遇到爭議,而貨貿協議則仍在談判中。

ECFA作為中國大陸與台灣的貿易協議,本質上與主權國家之間訂立的自由貿易協議(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相若。FTA是國與國之間為促進經濟一體化、消除關稅或貿易配額等貿易壁壘而簽訂的國際性契約。中國大陸和台灣都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根據WTO的規定,FTA雙方須於10年內開放90%的市場,相關服務及產品亦必須逐步降至零關稅。

台灣在2004年至2008年間與邦交國巴拿馬、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馬拉及薩爾瓦多等5個中南美國家簽署FTA,去年又分別與新西蘭和新加坡簽署FTA。台灣亦正與美國就「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進行會談,最終的目的是加入「TPP」和「RCEP」。

TPP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的簡稱,於2005年由新加坡、新西蘭、智利及汶萊創立,後來得到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等重量級成員加入,再加上秘魯、越南、馬來西亞和墨西哥總共12個成員國,橫跨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成員國佔全球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協定的第一輪談判預計於今年上半年完結,台灣希望透過TIFA解決台美雙邊貿易問題,爭取於2015年加入TPP談判,成為第二輪談判的成員 。

RCEP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簡稱,成員國主要集中在亞太區,包括東盟10國以及中、日、韓、澳、紐、印度6個夥伴國,佔全球貿易總額約三分之一左右。RCEP的談判在2013年啟動,預計於2015年完成。台灣即使要爭取加入,最快亦要在2015年上述16個成員國完成談判後才有機會。

台灣為甚麼極力爭取簽署FTA呢?根據官方數據,台灣人口2300萬,預計2013年GDP為4892億美元,而貿易總額為5755億元,是GDP的1.17倍。由於台灣缺乏足夠的內需市場,因此需要靠外銷出口推動增長。作為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除了產品價廉物美之外,透過區域性經濟合作簽訂FTA,對推動出口貿易非常重要。截至今年1月止,全球便已經有超過377個FTA生效,而台灣現時僅簽了7個,佔整體貿易總額的0.2%。

服貿不獲通過或許會影響台灣經濟,但台股相對於亞太其他股市表現不俗,似乎並沒有受服貿爭議所影響。台灣加權指數更於3月27日創今年新高8779點,相反中港股市反覆上落,至今仍未返回年初較高的水平。2013年全年台股升11.87%,恒生指數僅升2.87%,上證綜指甚至跌6.75%。台灣經濟部今年定下目標,要加強對中國大陸及歐美出口,並拓展新興市場,有信心今年的出口增長率可突破去年的1.3%。隨著今年歐美經濟復蘇,以出口主導的台灣料有望受惠。現時有多達5隻台股ETF在港上市,投資者可輕易透過ETF涉足台灣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