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信報投資 | 2023-11-01 00:00

信筆攻略 習廣思

中國經濟轉弱 金九銀十無影

放大圖片

恒指昨天下挫293點,收報17112點,主要受累於內地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不景區域,服務業PMI同告回落,傳統樓市「金九銀十」沒有隨着政策暖風而改善,內需與出口訂單均轉弱,雖然近月有大量利好政策出台,惟經濟和股市表現依然十分反覆,市場情緒轉趨觀望,11月投資形勢不易為。

高盛:內房爆煲可跌足六載

內房股昨天普遍急挫,即使政策送暖,卻沒有出現傳統的「金九銀十」旺季,10月剛過去,各大小內房商快要公布銷售成績,投資者不敢有所寄望,先行沽貨離場,財困房企固然要跌,國企龍頭中海外(00688)及華潤置地(01109)分別低收3.2%及3.1%。

高盛昨天發表報告指出,內地二手樓市放盤量增加,可能為樓價添壓,影響一手樓交投。綜觀環球21個樓市的跌浪,時長平均6年,平均跌幅達30%【圖1】,內地樓市這趟下行周期只開始了兩年,相信這波調整來得長且深。

該報告提到,目前內地家庭負債率及償還債務負擔,接近美國2008年樓市爆煲前的高峰,更超過日本樓市之巔,這減弱了放寬樓按措施的作用。該行預期內地於明年次季起會推出第二階段措施為樓市托底,包括貨幣及財政政策、信貸及房地產政策。高盛下調內房企業2024年至2025年每股盈利預測5%至8%,把12個月按資產淨值計算的目標價大削18%。

不論是內地或香港,樓市表現與經濟密不可分,當內房股下跌,非必需消費股往往都會「陪葬」【圖2】。

港負資產過萬宗響警號

中國人偏向把財富藏於物業資產,樓價向下會衝擊消費市場,1997年至2003年本港樓市災難令人心有餘悸,香港金管局昨天公布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由第二季末的3341宗,增加至第三季末的11123宗,置業者最自然反應當然是節衣縮食,盡快減低負債,所以消費市道很難會好,資產價格下跌引發的通縮風險也隨之增加,為政者不能不防。

日本央行昨天進一步改變貨幣政策,把10年期債息上限一厘改作為參考利率;換言之,債息可升破一厘,但央行究竟容許息率升至哪個水平,則無揭底牌,還是等債市自行測試。這是3個月來央行第二度微調,寬鬆的貨幣政策且戰且走的訊息日益明顯。

日央行在聲明中表示仍會大規模買債,卻刪除定期無限量買入定息工具的字眼,反映央行對息口去向將採取較彈性方式。該行行長植田和男在記者會上說,不會預期債息大幅升越一厘的參考水平,更不會攀至1.5厘或2厘,央行依然會大規模買債,在一些情況下,甚至會無限量買債。

在議息會議後,日本10年期債息撲至近一厘水平,惟日圓未有轉強,反而貶至150.7,跌幅達1.1%,市場解讀為日本債息就算是名義利率,仍然遠低於美國,而且預期日本通脹上揚,美國通脹則處於下降期,實質利率以美元較為佔優,所以美元兌日圓的升勢暫難改變。

市場一直擔心當日本退出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會觸發日資班師回朝,拋售美債及日本以外證券,令環球的流動性更加緊張,但昨天歐美債息紛紛下跌,回朝憂慮未兌現。

歐洲不景通脹降 減息預期升

歐美債息回落,原因之一是歐羅區經濟差,通脹急速下降。美國10年期債息挫8個基點,報4.816厘;德國10年債息亦跌3.8個基點,報2.774厘。歐羅區經濟於第三季意外收縮0.1%,市場預期為零增長,亦較次季的0.2%為差,10月份通脹由4.3%急降至3.5%,主要受到能源及食品價格因基數效應回落,核心通脹由4.5%跌至4.2%,利率掉期市場預期明年4月份歐央行會展開減息周期。

短期左右美國長債息率走向的消息還有兩個,一是美國財政部今日公布的來年發債額,券商預測頗為紛紜,由1000億美元到近萬億美元都有;新發行量多,將會令債息上揚,加上聯儲局仍在縮表階段,債市對新供應十分敏感。財政部周一公布本季發債額為7760億美元,較原預期的8520億美元為小,消息即時令債息回落。

第二個因素是聯儲局本港時間周四公布的議息後聲明及主席鮑威爾給予的指引,第三季美國經濟增長十分強勁,老鮑會做鷹還是做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