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3-10-19 00:00

二手蝕讓佔比超兩成 14年高 上月206宗虧損 末季料有改善

放大圖片

利率趨升,加上股市疲弱,樓價持續受壓,二手住宅蝕讓比率升至逾14年高位。利嘉閣地產數據顯示,今年9月全港共有1009宗已知原業主購入價的二手住宅買賣登記(下簡稱二手登記),當中206宗賬面損手,蝕讓比率突破兩成,高達20.4%,屬2009年6月錄得21.5%以來的超過14年(171個月)新高,即約每5宗二手登記便有1宗原業主須蝕讓沽貨。以今年第三季計算,蝕讓比率為18.4%,創2009年第二季以來的57個季度新高。業界指若《施政報告》有減辣措施,第四季蝕讓比率料可降至18%以下。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數據顯示,9月全港錄得1009宗二手登記,是2016年2月錄得1006宗以來的逾7年半(91個月)最少,蝕讓個案雖然也按月大減約22%,至206宗,但蝕讓個案佔總二手登記的比率則高達20.4%,是2009年6月以來首度突破20%大關;較8月的18.2%,急增2.2個百分點,連升4個月。

上季平均賺幅降至45.5%

以按季作比較,同樣出現蝕讓個案減少但比率上升情況。今年第三季共有686宗賬面輸錢的二手登記,比第二季的804宗減少14.7%,不過,總二手登記則由5576宗急降約33%,至3737宗,導致蝕讓比率由第二季的14.4%,按季大增4個百分點,至第三季的18.4%。

蝕讓比率增加,相應之下獲利比率不斷尋底,9月的獲利比率為78.7%,屬2009年6月以來的低位,較8月的80.8%降2.1個百分點;第三季獲利比率則為80.5%,較第二季的84.8%顯著下跌4.3個百分點,也是2009年次季以來新低。平均每季成交的賺幅,則連續第四季處於50%以下,今年第三季為45.5%,較第二季的49.4%回落3.9個百分點。

資料顯示,9月登記的二手蝕讓個案,部分賬面貶值逾「五球」,例如南區大潭豪宅屋苑浪琴園1座中層B室,實用面積1077方呎2房戶,以1950萬元連1個車位登記易手,呎價約18106元。以原業主於2018年6月的購入價2460萬元計算,約5年賬面慘蝕510萬元或20.7%。

啟德天寰6年賬輸231萬

踏入第四季,蝕讓情況未見明顯改善,以九龍東啟德為例,本月該區暫錄5宗二手買賣,當中3宗要蝕讓,原業主皆賬面損手逾百萬元。市場消息指出,鄰近港鐵啟德站的天寰天海匯2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504方呎2房戶,以950萬元成交,呎價約18849元。原業主於2017年7月斥資1181.84萬元一手購入,持貨6年,賬面虧損231.84萬元,大幅貶值19.6%。

同區嘉匯本月暫錄得2宗二手買賣,均為損手個案,其中1座高層E室,實用面積453方呎,2房間隔,成交價847萬元,呎價約18698元。原業主2017年2月以956.7萬元一手入市,賬面蝕109.7萬元,單位期內跌價11.5%。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認為,銀行加息、股市持續探底以及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急需套現的業主蝕讓沽樓,拖累蝕讓比率急增,第四季的走勢須視下周三公布的《施政報告》,若有樓市「減辣」或「撤辣」和刺激經濟的措施,有助樓價止跌回穩。不過,由於需時消化相關訊息,他料蝕讓比率難即時大降,估計第四季蝕讓比率跌至18%以下,獲利比率回升至約82%;平均每宗登記的賺幅有望重新升破50%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