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 00:00
前沿思考 John Mauldin
筆者上周介紹了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鱷王」達里奧(Ray Dalio)於2021年的新作《國家興衰與全球秩序的變化規律》(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 Why Nations Succeed and Fail)中,所講述影響社會、經濟、整個國家的五大力量(forces),今次繼續講述達里奧的「大周期」(Big Cycle)概念,如何從歷史興衰中辨識這個周期。
筆者經常談及經濟與其他類型的預測都有其價值,姑勿論這些預測最終是否準確,編製預測的過程及箇中傾注的想法,往往帶來超乎預期的裨益,當然這並不包括那些為了得出預定結論而所作的預測。達里奧在著作中亦提到,從自己的研究更清晰地了解不同民族及國家在歷史長河中的興衰,揭示出無數起落背後的巨大周期,這是他以前並不知道的,更重要的是有助了解眼前的處境。
關於「大周期」概念,達里奧指出,長期以來影響絕大部分國家大多數人的最重要事情,是產生、獲取、分配財富與權力的鬥爭。這些鬥爭沒有時間和地域界限,並且對民眾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形成如同潮漲和潮退般的多個周期。
他同時發覺,不論何時何地,擁有財富的人正是那些懂得生財之道者。為維護和增加財富,他們會與手握政治權力者合作,結成共生關係,繼而制定並施行規則。這個過程曾經並且將會不斷演化,但當中最重要的動能卻始終如一。假以時日,該股動能會導致絕大部分的財富和權力被極少數人奪得和控制,情況拉得過長,以及遇上經濟不景氣時,相對財力和權力較薄弱的人,會遭受最大程度傷害,繼而觸發衝突,引發革命或內戰,甚或兩者同時發生。當衝突結束,將產生一個新的世界秩序,新的周期重新展開。
秩序去舊換新 周而復始
簡而言之,人們致力獲取財富,有人成功並建立新秩序,但最終守財者的失誤引發衝突,舊秩序被打破,產生新秩序,周而復始。達里奧並非首個發現這規律的人,他卻較其他人更深入地分析了決定周期的因素,指出有18項可量化指標。筆者不會一一詳述,要挑剔這些因素的選擇和量度方法容易,但不會改變其整體面貌,也是大家應着眼的梗概。
根據上述決定因素的評分,達里奧對1500年以來4個最重要帝國,即荷蘭、英國、美國、中國的興衰以圖表展示,當中中國於十四世紀領先其他國家,之後被西班牙超越,繼而是荷蘭崛起。中國持續轉弱並於十九世紀加速衰敗;同期,英國逐步強大,於十八世紀力壓其他國家,保持領先約200年。美國自立國後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崛興,到二十世紀攀上頂峰,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更為強大。如今,美國的力量似乎已見頂並緩速下降,對比之下,中國正迅速上升。
達里奧的帝國興衰圖表反映的大致是18項量度指標的平均值結果,他繼而把焦點放在其中8項關鍵指標,包括教育、競爭力、創新和科技、經濟產出、全球貿易佔比、軍事實力、金融市場實力,以及儲備貨幣地位,再根據相關指標在各國的強弱變化,以圖表來展示如何影響幾個帝國的興衰。他認為,這些決定因素的變化很好地說明了國家興衰的原因與過程,將之歸納為「大周期」,重申指標的強弱都顯示在帝國興衰的曲線上,因指標強弱是相輔相成的,例如教育、競爭力、經濟產出和全球貿易佔比的強弱,順理成章地成就了其他指標的強弱。
按照他的理論,「大周期」如同一個波浪,分為上升、見頂、下跌3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特定一系列的因果事件環環相扣,而周期的開端和末端均為新秩序。
首先,大國在強而有力的領導下崛起,這緣於強大的教育、民族個性和職業道德等,促進了社會秩序和鼓勵大眾共同努力,提高生產力,令他們有能力創新和發明新技術。新技術增強帝國的競爭力,擴大其全球貿易佔比。崛起中的帝國有需要保護所確立的貿易路線與關係,因此同時會建立其軍事實力。
民眾對前景過度自信
所有成就結合起來,令崛起中的大國實現強大的收入增長,繼而發展資本市場,透過協助人民把過剩的收入轉化成投資,以提供融資促進更多創新,吸引其他人採用這個大國的貨幣,賦予其「儲備貨幣」的地位。帝國興起的階段非常美好,但最終會出現裂痕。收入增加令勞工的工資成本愈趨昂貴,相對於其他工資較低對手的競爭力下降;其他國家會複製大國崛起的方程式和技術,進一步削弱前者的競爭力。不僅如此,大國公民理所當然地認為有權享受自身成功帶來的成果,爭取更多合理福利,導致生產力下降。按照一般的發展,周期初期辛苦勞動的幾代人之後,會出現只知道安泰日子的後代。
大國的成功容易導致民眾對前景過度自信,這會體現在負債膨脹與資產泡沫浮現之上。財富亦會不合比例地流向財富金字塔頂端,產生社會不平等的怨懟與衝突,但只要能一直維持較高的生活水平,矛盾會保持在有限範圍。
同時,大國通過向海外信貸人不斷舉債造成債台高築,削弱其貨幣價值的同時,變相增加外債的負擔,特別是債務大部分來自儲蓄率較高但產值較低的國家。最後,外國債權人不再願意貸款甚至不想持有該國的貨幣,大國周期的下跌階段就會展開。此時,走向衰落大國只有債務違約或通脹(即印銀紙)的路可選,而大部分國家會選擇通脹。內部衝突與政治極端主義加劇,富裕階層開始外逃,直至經濟收縮。
步入衰落階段的國家情況會不斷惡化。正如達里奧所稱,國內衝突加劇的結果,往往出現某種形式的革命或內戰,以求重新分配財富和強推重大變革。過程也可以是和平且保持原有內部秩序的,較常見的是暴力和顛覆原有秩序。比方說,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前總統羅斯福重新分配財富的改革是相對和平的,但同期在德國、日本、西班牙、俄羅斯、中國因相同訴求而出現更迭本土秩序的變革,相對而言就暴力得多。
外力崛起 頑抗退位陷兩難
單是這樣已夠糟糕,若面臨這些內部問題的大國,對外同時承受通常來自崛起中競爭對手的挑戰,後者往往趁着強大對手內部衝突湧現時謀取自己的利益,如此難免會發生真正翻天覆地的變革。衰落中的大國領袖必須在頑抗與退位中作出抉擇,頑抗的代價往往是高昂而毀滅性的,身處惡劣經濟條件和內部衝突的對抗尤為艱難。因此,其結果通常是權力轉移和世界秩序的更迭,走到「大周期」的終點。
達里奧歸納出的「大周期」演變梗概,大致是在周期上升階段,出現強大的領導、新發明、教育、強文化、良好資源分配、競爭力、強勁的收入增長,以及建立穩健市場和金融中心;到見頂階段,順序出現生產力放緩、過度長期集中的財富與權力、競爭力減弱,以及貧富懸殊;其後到下跌階段,順序發生債台高築、印銀紙、內部衝突、喪失儲備貨幣地位、領導權力轉弱,隨之而來是內戰或革命。
按照達里奧的理論,在衝突時期,大國之間領導權力的轉移一般歷時10至20年,而此前較穩定時期,領導權力的轉移通常歷時40至80年。故此,大國在「大周期」中保持領先地位大約50至100年。若然上一次權力轉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現正邁向「大周期」的邊緣。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