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財經 | 2023-10-03 09:5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每年所需的2萬億美元(約15.6億港元)氣候投資中的大部分,必須來自民間部門,並警告如果政府試圖以公共資金來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將面臨高額債務風險。
氣候融資將是下周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IMF和世界銀行年會的主要議題之一,IMF即將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和《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的兩個章節都指出,需要為民間投資者承擔責任鋪平道路。多年的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外溢效應、乾旱和各種天災,已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財政捉襟見肘。
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到2030年全球每年需要投資5萬億美元(約39萬億港元),其中2萬億美元需要投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IMF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估計,民間部門將需要提供其中約80%的投資。如果不包括中國,這一比例將上升到90%,因為中國政府擁有充足的國家資源。
IMF的《財政監測報告》估計,依靠公共開支為如此龐大的脫碳投資提供資金,將導致債務大幅增加,對於大型、高排放的新興市場而言,債務可能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5%至50%。
《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的作者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指出,預計公共投資的增長將是有限的,因此民間部門將需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龐大氣候投資需求做出重大貢獻。
《財政監測報告》的作者寫到,雖然沒有任何單一措施可完全實現氣候目標,但碳定價應該成為任何一籃子政策的組成部分。
IMF建議,為減輕公共氣候投資造成的債務增加,各國應制定碳定價計劃,以增加收入並鼓勵更多民間投資。在美國等碳定價在政治上不可行的國家,應制定排放稅等替代措施。
雖然致力於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投資的基金在不斷增加,但致力於氣候影響(包括淘汰高排放源)的基金規模卻很小。IMF表示,監管機構需要收緊標榜ESG的規則,以便更好地契合氣候目標。
IMF還建議各國採取措施,透過加強宏觀經濟基本面和深化國內資本市場,來改善整體投資環境,以提高信用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