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3-09-01 07:00

【信報月刊】出生率移民潮夾擊 DSE轉內銷謀生天

放大圖片

【本刊記者李俊杰】香港出生率下降,加上移民潮未停止,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下稱DSE)考生人數屢創新低。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DSE在內地悄然掀起熱潮,雙非學生趨之若騖,開辦相關課程的學校如雨後春筍。DSE考生少競爭小,兼有香港五所全球百強大學撐腰,完勝嚴重內捲的內地高考,贏得「黃金高考」美名。DSE逆襲內地的戲碼,正在上演。

近年IB等國際考試在香港直資、私立中學之間大行其道,狀元輩出,DSE頓時比下去;反觀在內地雙非群體眼中,DSE則能夠在眾多公開試中殺出重圍,全因對比起IB、A-level等國際課程,唯獨DSE可以用中文應試;對比起專為港澳台學生而設,卻只能報考內地高校的港澳台聯招,DSE則有着更廣泛的國際認受性,成績受海內外合共逾600所高校承認。

雙非身份有其特殊性,他們法律上是香港人,但是在內地成長及生活,升讀內地大學沒有適應問題,而人生規劃上的競爭也主要來自內地。DSE正正能向雙非學生提供另一條賽道,避免與內地籍學生在高考競爭,卻能殊途同歸。

轉賽道食盡港籍紅利

對比考生人數可以發現,自2013年起,內地高考生一直呈上升趨勢,今年更錄得破紀錄的1291萬人;DSE同期考生人數則不斷探底,從最鼎盛的逾8萬人,下降至今年的5.08萬人。

進一步深挖大學錄取數據,會發現高考內捲更驚人,DSE更吸引。經香港的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報讀香港八大及都會大學的學士課程,取錄率高達39.6%,港大、中大、科大作為全球百大學府,平均錄取率也挨近20%;反觀對標香港八大的內地雙一流高校(985及211高校),錄取率僅為3%至10%。

以QS世界排名與港大相若的清華大學為例。北京一向為清華大學取錄率最高的城市,但所謂的「高」亦只是1%,2022/23年度高考成績達到688分(滿分750分)才能考上。在中央政府優待港籍學生的方針下,同一年度,雙非考生透過DSE成功入讀清華大學者,中英數通識最低成績為5444,即17分(四科滿分28分,未有顯示另外兩個選修科成績)。

事實上,內地文憑試收生計劃(以DSE成績考內地高校的計劃)自2013年起一路攀升,至2022年共有4890人,佔DSE總考生人數近10%。DSE基於上述的升學優勢,近一兩年更被眾多內地家長稱為「黃金高考」。

原文請閱9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