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3-08-28 00:00

新聞點評 高天佑

A股減稅大勢所趨 香港加稅錯判形勢

放大圖片

內地政府又再出招救市,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宣布由今日(周一)起,把A股交易印花稅由0.1%削半至0.05%。對於普通散戶,買1萬元股票到底要交10元或5元稅,顯然差別有限,但股票印花稅對於機構投資者及市場流動性影響頗大。更重要的是,今次降稅反映當局「救市」決心,屬組合拳其中一招。事實上,股票交易減稅屬世界大勢所趨,這亦再次突顯香港特區政府兩年前把股票印花稅「加價30%」(成為全球第三貴市場)實屬錯判形勢,現在有需要「亡羊補牢」。

千呼萬喚始出來,作為很多人期望已久之「救市大招」,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昨日傍晚宣布,自今日起實施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徵收,稅率由0.1%降至0.05%,屬2008年以來首次下調印花稅。內地去年證券交易印花稅總額275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此粗略估算,今次「五折減價」相當於向市場讓利1380億元;若考慮到降稅理論上有助刺激成交,實際「派糖」力度將會更大。

顯救市決心 望化作組合拳

對於普通散戶,每筆股票交易十萬八萬元,印花稅最多一百幾十元,稅率高低不會構成影響投資決定的重要因素。不過,對於每次交易以億元計的機構投資者來說,印花稅率0.1%或0.05%實屬「可大可小」。尤其近年高頻交易盛行,印花稅率將會對市場流動性帶來直接的影響;而流動性之充沛與否,又是國際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時的重要考慮之一。

整體來說,印花稅減價對股市乃「中性偏利好」。這一招單獨而言未必足以扭轉大市走勢,若配合更多相關政策,則可望化作組合拳,產生共振效應。就像筆者上周於〈中國在2008年如何救市〉一文指出,當年環球金融海嘯爆發,中國政府為「救市」在2008年4月24日宣布把股票印花稅由0.3%降至0.1%,儘管立刻刺激上證指數單日暴漲9.29%,惟很快無以為繼,後來滬股大盤由4月底3700點水平逐漸下沉,至11月初僅1700點。直到11月9日,時任總理溫家寶推出「4萬億元」基建大計,才真正帶動中國經濟及股市擺脫頹勢。

換句話說,2008年「減印花稅」本身效果有限,但作為組合拳其中一招,加上「4萬億元大計」以及減息、降準等其他措施,多管齊下發力,最終成功「救市」。同樣道理,時隔15載,中國今趟再次調降印花稅,外界不宜期望「一劑見效」,但此舉有助突顯當局決心,讓大家相信陸續還有其他「大招」,產生某程度提振作用。

事實上,在高頻交易時代,全球各地交易所「減稅」可謂大勢所趨。例如新加坡僅向股票紙本交易徵收0.2%印花稅,自從當地全面推行無紙化交易,便相當於豁免印花稅(除了小部分仍涉及紙本的OTC交易)。美國股市亦不設印花稅,僅由證交會(SEC)向賣方徵收服務費,並已於2021年把費率由0.00221%降至0.00051%。

偏偏香港反其道而行,在2021年8月1日把股票印花稅由0.1%加至0.13%,因屬雙邊徵收,總稅率達0.26%,成為全球「第三貴」的股票市場。當時背景是疫情嚴重,港府又要加強維護國安,庫房赤字逾千億港元,加以經濟及樓市疲弱,當局難以開源,於是向股市「開刀」,據估算每年可為政府增加逾200億港元收入。

兩年前宣布「加稅」之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堅稱對港股市況及競爭力影響有限,又揚言股票市場「唔係鬥平,而係鬥好」。惟事實證明,港股在2021年上半年(加稅前)日均成交額達1882億元,翌年同期(加稅後,2022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額降至1383億元,今年上半年進一步縮水到1155億元。恒生指數更加淒涼,由2021年7月底(加稅前夕)26000點水平,跌至目前不足18000點。

誠然,港股成交額及走勢受很多不同因素影響,不能完全歸咎於印花稅「加價」,但後者肯定構成負面而非正面作用。尤其是港股印花稅「全球第三貴」,兼流動性日益轉弱,難免窒礙國際投資者對港股之配置意欲。最搞笑的是,鑑於成交額萎縮,最近兩年港府股票印花稅收入反而顯著少於加稅之前,可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特區亡羊補牢事不宜遲

正因如此,本港金融業近日要求印花稅「撥亂反正」之聲高漲,特首李家超昨日主動宣布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成立小組,專責研究「如何增加本港股票巿場流動性」。李家超要求該小組盡快展開工作,在10月25日他宣讀《施政報告》之前提供意見。由此看來,屆時很可能有好消息公布,不失為亡羊補牢。不過現今距離10月底尚有接近兩個月,中央既已出手減印花稅「救市」,港府亦無謂拖拖拉拉,遲做不如早做。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