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00:00
訪談錄 張綺霞
巴基斯坦裔小演員林諾(Sahal Zaman)初試啼聲就一鳴驚人,憑在《白日青春》的生動自然表現,接連得到多個提名,今年更從奧斯卡影后楊紫瓊手上接過最佳新演員獎座,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首位巴基斯坦裔得獎者。
在電影中表現成熟,即將過12歲生日的林諾,自言只是個平凡小孩。4歲移居香港後學會流利廣東話,從未上過演戲班,對電影一無所知,到片場覺得一切都是遊戲,獲獎以後,生活沒太大改變。在港的少數族裔演員發展空間有限,他目前只想努力學好不同語言,期望長大後無論在香港還是其他地方,都能有多些演出機會。
獲獎3個月,林諾成為學校的名人,在街上也會被人認出,可是他笑言為數不多。得獎後不久,他心情已恢復平靜:「離開舞台就做回自己。隨後上學,同學也來恭喜我,但沒特別對待。」
早前他受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簡稱CIBS)平台邀請,出席「CIBS e.m.y.廣播青年迎新日」活動,即場與其他少數族裔哥哥姐姐演出廣播劇(9月17日晚上9至10時,港台第一台播出整個活動),他扮演玉兔,跟嫦娥和吳剛商量如何下凡到香港,向不同族裔的人介紹中秋節。
面對眾多大人,林諾毫不怯場,只是正式上台時有點緊張。「拍戲時如果別的演員多說了或少說了台詞,可以即場自行調節或作加減,這方面也可應用在廣播劇演出。之前我拍戲看和念對白比較慢,要練習很多次才能應付,現在熟悉和進步了,上手比較快。」CIBS提供機會讓少數族裔社群參與電台節目製作,他希望成為其中一分子。
來自巴基斯坦的林諾,在拍攝前對電影媒介認識不多,家中沒電視,他和父母都不知道拍戲是什麼,「大概一兩年才看一次電影」。
自己安排時間表
生活過得平凡,他細數每天日程:「上學、補習、做功課然後拜神,通常九點多才回家,如果當天沒功課才去公園玩。星期六上午去拜神,再打一會機,之後幫媽媽做家務和做功課,如果提早完成功課才去公園玩。所有時間都是我自己安排,每一天都過得很規律。」
作為家中老大,他有一個弟弟及一個妹妹,即使星期日難得休息,他也會幫媽媽購物或跟爸爸探訪親戚,玩樂時間不多。「妹妹年紀還小,媽媽經常照顧她,有很多家務,我也會分擔。」問他是否勤力學生,他靦腆一笑,點頭道:「我很喜歡讀書,又經常拜神。」
來自伊斯蘭家庭,拜神是生活中重要一環。他仔細解釋:「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拜神方法,星期一至六每天都要到廟裏,星期日可以放假,但我也會去練習如何拜祭。就算要拍戲,我很少放棄拜神,拍戲到七八點,我都堅持拜到十一二點才回家。」
《白日青春》講述偷渡移民來港的陳白日(黃秋生飾)與巴基斯坦裔難民男孩哈山在困頓中互相幫忙,哈山的戲分重,對白和動作戲多,又要同時掌握烏爾都語和廣東話,團隊尋覓了一段日子,跟社區中心、學校等合作,共接觸了二百多個少數族裔小孩,除了巴基斯坦裔也有越南、印度、尼泊爾等。
林諾經常到社區中心活動,碰上劇組人員來物色人選。「有一天老師說有人想跟我們聊天,要用中文對答,許多小朋友一起去,他們說我表現好,數天後邀請我去玩遊戲。」
這些遊戲其實是基本戲劇訓練,劇組挑出12名孩童,找來戲劇導師作一個多月的演技訓練,觀察各人表現。「我很喜歡玩這些遊戲,例如做表情動作等,過一陣子,他們跟我媽爸說,選中我去拍戲。」
父母起初很擔心,然而劇組的副導演無論到哪裏都陪着他,又反覆與他練對白,媽媽看在眼裏,覺得對方可靠,便放心讓兒子跟他拍戲。
問到因何獲選,林諾估計與自己廣東話流利有關。其他入選的小朋友多就讀英語授課學校,而林諾自幼稚園開始入讀本地主流學校,從小學習廣東話,「只要肯學,廣東話不難。」
導演劉國瑞曾在訪談中透露,林諾敢於跟成年人交流,不明白的地方會積極發問,肢體語言豐富,聰明伶俐且有自信,故此認為他能勝任。連影帝黃秋生也讚林諾表現自然,更戲稱他會成為「巴基斯坦周潤發」。
上學拜神最重要
林諾如何揣摩角色?他認為人物和自己有一段距離,對方身世可憐,但拍攝時沒特別逼自己去想悲慘事情,只專注將對白和動作做好。「劇組每天或隔天都會跟我練劇本,導演是一個友善、勤奮的人,讓我想跟他學習。」
對他來說最難演的並非感情戲,而是動作戲,向上爬又向下爬,還要在狹窄空間穿梭奔跑,躲避警察追捕。「導演和動作指導都跟我練習,尤其一些動作要連續做,練熟了才拍,我不怕弄傷,因為我平時玩遊戲比較大膽。」
第一次接觸拍攝,林諾笑言不太清楚發生什麼事。「沒太大感受,只是正式開拍時有點緊張,我最初不知道可以重拍,很怕自己做錯。」他形容自己既害怕又興奮,覺得一切像遊戲。
面對影帝黃秋生他並不緊張,因為不知他是如此厲害的演員。「有時他會給我一些意見,教我如何做得好一點,或者告訴我可更改某些對白,以切合角色和情節。」拍攝歷時15天,每天拍十多小時,對小朋友來說是大挑戰。「他們大多星期六、日拍攝,有時會平日,拍完一兩日隔數日再拍。完成後,我緊張的心情未能平復,所以試過睡得很少。」
完成電影後獲許多人稱讚,甚至登上重要頒獎台,都是他意料之外。在台灣金馬獎頒獎典禮,林諾雖然未能獲獎,拿下影帝的黃秋生特地帶他上台,讓林諾在鏡頭前激動落淚。
到拿下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最佳新演員獎時,他已有所準備,包括寫好得獎感言,副導演事前跟他排練多次。上台之前被告知獲獎機會高,他馬上把講稿背一遍。「既緊張又興奮,擔心在台上無法發表感言就糟了。回到台下時全部人都說我講得好,我才鬆一口氣。」贏得金像獎時,得獎感言和先前差不多,他心情也較輕鬆,「但上台時仍很激動」。
從對演戲一無所知到如今成為人人嘉許的新演員,林諾認為自己仍未掌握如何演戲。「未來如果有機會想繼續演下去,不一定靠拍戲賺錢,我覺得現在上學和拜神最重要。拍戲要等時機,如果沒人找你,只能另外找方法謀生。」
香港影視作品中,少數族裔角色始終是少數,發揮空間有限。他想過,如果未來做演員,不一定留在香港,為此林諾正努力學習不同語言的能力。「雖然演員在哪個地方都能拍戲,可是我覺得在香港好些,我一直學中文和廣東話,在這裏最能應用,普通話我不太懂,其他的只會巴基斯坦三四種方言和英文,留在這裏發展比較好。」
演戲之外,林諾喜歡踢足球,除了校隊也入選區隊。「上學時每星期有兩天跟老師練習。現在放暑假我不想鬆懈,盡量每天晚上約附近的親戚一起踢,有時遇到華人小朋友也會邀請他們加入。」他未來會否成為足球員?「我希望可以探索更多不同事情,長大了才想做什麼職業。」
撰文:張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