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2 00:00
後不變期 余家強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忽然話要搞旺夜市,芳鄰深圳也剛剛興起夜市,都明顯借鑑於台灣馳名數十年的這道特色風光吧。不敢自認熟悉內情,總算由北至南逛遍寶島了,反正特區政府並未提出具體細節,我純粹以遊客和用家角度,供大家商榷。
台灣夜市自有其特殊條件,並非當地人份外愛熬夜,恰恰相反。夜市佔用馬路,馬路交通晚上較不繁忙,方得以成立。攤檔開在人家店舖前面,擋住做生意,豈非勢成水火?正因為許多店舖東主奉行日入而息,搵夠便算,甚至餐廳都八點左近即關門,流動小食入夜才有生存空間,彼此河水不犯井水。工作夜歸者或夜遊年輕人,光顧攤檔,便宜方便。
在香港,莫講食肆,一般商店也直踩不願早收,何來騰出舖前空間供擺攤?食肆更加嫌直接競爭,相關代表已事先張揚恐使營業額跌三成,只怕未搞旺夜市卻先拖死商戶。
自然分流
商戶消費銀碼大,交租給業主,課稅給政府,構成共存生態鏈;攤檔就沒如此經濟效益了。大家只看到台灣夜市熱鬧,其實建基於價錢平,某程度源自長期經濟低迷,尤其莘莘學子,節儉取代吃正餐。所以台北師大夜市、台中逢甲夜市等,皆設於大學附近;香港的大學清一色遠離旺區,缺乏這客路。
對,夜市的出現配合天時地利人和,並非一紙行政命令可以硬湊達成。昔日台北華西街是紅燈區、睇劏蛇、吃野味勝地,不合時宜沒落了,代之而起是士林夜市之類的文青feel;台中中華路夜市也沒落,人為控制不來。在淡水,遊客去老街夜市,居民識得去英專路夜市,自然分流;財爺心目中的夜市究竟給遊客抑或港人?難以兼得啊。
且說飲食本身,寶島攤檔往往技術含量較高,現燒現烤,蚵仔煎、焗雞蛋糕、手搖奶茶,考功夫,辛苦錢,遂感覺物超所值,風味滿載;港青未必願苦心孤詣了。香港崇尚世界仔走精面,女人街和廟街多賣現成即食東西,所謂精品屬淘寶貨,千篇一律,亦不及彼岸文青手作仔情趣。此外,我留意到,台灣每份的份量都偏細,賣食的不兼賣飲,似乎暗存默契,讓顧客幫趁一處接一處,於是家家有求,這才叫「掃街」過足癮嘛。香港力行套餐規矩,叫飯必連飲品,賺到盡,務要肥水不流別人田,顧客在一處就撐到飽,又怎成行成市呢?
習慣安全
提起現燒現烤,車仔檔,當然牽涉爐火危機,能否絕對保險?我敢答,不能。何止,哪來許多行人專用區?台灣夜市大部分根本人車爭路,機車(電單車)隨時從身後呼嘯而過,少點心血都嚇死,偏偏島民安之若素,故遍地開花,兼做鐵騎士生意,小孩搭車尾,人不離鞍;我們作客姑且入鄉隨俗,回到香港,會投訴的。
東方之珠漸成投訴之都,或者說習慣太安全,動不動大驚小怪,你看設施之多,大家沒天橋沒隧道便彷彿不懂過馬路。還有,夜市勢必帶來噪音、垃圾等問題,又投訴囉。港府順得哥情失嫂意,到時又縮。
欠粗線條搞不旺夜市;欠決心,更什麼都搞不好。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