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3-08-16 00:00

社評 社評

人口回升不可恃 勞力萎縮仍堪憂

放大圖片

香港人口近年來持續減少,現在終於見到「止跌回升」的跡象。政府統計處昨天(十五日)公布,二〇二三年中,香港人口臨時數字近七百五十萬人,較去年中多了約十五萬二千人,增幅百分之二點一,人口數字回復至三年前的水平。

人口回升本來是稍可寬慰的一件事,理論上能夠帶動經濟,然而更值得探討的是,整體人口當中有多少屬於勞動力?根據「就業綜合估計數字」,去年香港總就業人數為三百六十一萬人,較前年減少百分之一點六。該五萬七千勞動人口當中,錄得較顯著按年跌幅的行業包括「製造業」、「其他社會及個人服務業」、「運輸、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業」、「零售業」及「金融及保險業」。

人口上升若然沒有伴隨着勞動力增加,大圖畫仍然是頗堪憂慮的局面,復甦力度不似預期的經濟前景,不會因為人口多了十幾萬而樂觀起來。

政府統計處表示,人口上升主要由於錄得十七萬四千名香港居民淨移入,包括三萬一千名單程證持有人,以及十四萬三千名其他香港居民。在同期內,人口錄得二萬二千人自然減少,出生人數為三萬二千六百人,死亡人數為五萬四千六百人。一加一減,於是增加的人口就是十五萬二千人。

政府發言人指出,本港的疫情防控措施放寬後,香港與內地及世界各地逐步恢復正常往來,使不少在疫情期間留在外地的香港居民返回香港,同時亦有一些內地及海外人士透過各項計劃移入香港,致使今年上半年錄得大量居民淨移入。

這樣的人口上升絕對不足恃,畢竟勞動力萎縮仍然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早前披露,香港出現結構性勞動人口下降,撇除外傭的本地勞動人口數字,由二〇一八年三百六十八萬人的高峰,一直下跌至去年底的三百四十六萬人。孫玉菡預期,香港勞動人口會進入長期下降趨勢,推算本地人力供應平均每年下降百分之零點六,到二〇二七年人手短缺將達到十七萬人,其中教育水平較低的勞工佔十二萬。

人手短缺造成的弊端陸續浮現,以餐飲業為例,既然員工不足,加上經濟不景,那麼精打細算的老闆自然提早打烊,結果形成市面上的夜間經濟冷冷清清。有見及此,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其網誌揚言,要在短期內與業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鞏固復甦中的各個經濟環節,保持復甦動力,中長遠要繼續為香港發展增添動能。

即使政府有意搞活夜市,香港的夜間經濟就能夠暢旺起來嗎?勞動力短缺是一個問題,香港物價昂貴是另一個問題。物價影響物慾,莫說內地旅客轉變了在香港的消費模式,過往以購物為主的比例下降,連帶香港人亦喜歡北上消費。根據入境處數字顯示,今年七月至八月中旬,超過七百二十萬人次的香港居民北上深圳、珠海及鄰近地區,南下來港的內地旅客及其他旅客只有五百三十三萬人次,兩者相差一百八十七萬人次。

特區政府要搞活夜市,先決條件是協助各行各業解決人手荒的問題。內地的「地攤經濟」得以蓬勃發展,部分原因是失業率較高,青年失業率更加高達百分之二十以上(中國國家統計局索性以「健全優化統計調查」為由,剛決定不再公布相關數據),擺地攤不失為謀生的出路。香港的情況截然不同,勞動力萎縮導致失業率偏低,現已跌至百分之二點九,接近全民就業,試問擺地攤可以蔚然成風嗎?除非官方推動的夜市提供比一般就業更高的利潤誘因。

人口上升部分原因是內地及海外人士透過各項計劃移入香港,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的勞動力?「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反應熱烈,已有超過一萬人抵港,但申請者毋須預先獲聘職位,特區政府也沒有備存這類移入香港人士的受聘資料,無從跟進,甚至有人只視此為辦理快證來港旅遊的途徑,難怪這計劃對於補充本港勞動力的實際效用受到質疑。

總而言之,特區政府仍須在「搶人才」、「留人才」方面繼續下工夫,不要因為人口多了十幾萬而對這幾年的移民潮若無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