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4-02-25 05:00

良言共享 王良享

G20峰會的「得」與「失」

今年內首個G20財長及中央銀行家會議於周日閉幕。會後的聲明(Communique)篇幅不多,只有11項「共識」,比較去年2月莫斯科會議的26項共識明顯失色。

今年的聲明中最顯眼之處,是G20同意設定5年內將集團內的平均國內生產總值提高2%的「目的」(Aim)。不過,雖然有一個量化的「目的」,措詞卻不如「目標」(Target)般實在。G20雖然有提及提供一個友善的環境,及提高國際間關於基礎建設投資的合作,卻並無細節,只認為會議可促使多邊發展銀行的積極參與,整體增長計劃需留待今年11月的布里斯班領袖峰會才會出台。

自從2008年因金融海嘯而催生了G20峰會,代替以往「富人俱樂部」的G8峰會後,G20從來都沒有同意過有建設性及實質的決議。此次會前,主席國澳洲及歐、美、英等發達國家已經先發制人,提醒發展中國家不要以美國退市為「藉口」,而放棄刺激增長的策略。過去半年間,發展中國家都對美國退出量寬十分擔心,希望發達國家比較清楚溝通退市策略及時間表,減低不確定性,令市場穩定,不致出現過大的跨境資金流動,不造成過度的匯價波動。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雖然於兩周前的國會聽證會上說明,聯儲局只根據國會制訂兩個政策目標辦事,即美國充份就業與穩定的價格水平,但各國財長於會後記者會上,大多認為耶倫在制訂退市政策時仍會顧及環球市場形勢。

回想2003年的杜拜G8峰會,美國說服其他7國寫下了針對亞洲國家匯價嚴苛的聯合聲明,要求亞洲等國實行更靈活匯率機制,令日圓於一年內走強11%,亦間接促成中國於2005年7月開始推行人民幣匯改,杜拜峰會後,日圓兌美元最多走強59%,人民幣亦已升值36%。日本於前年底以弱日圓政策試圖令通脹及民間投資回升,首年效果不錯,日圓從歷史高位回軟,從安倍晉三於大選獲勝至今,兌美元下跌22%。今次G20財長會議聲明,刪除了匯價應由市場決定,各國要避免長期匯價失調,不應作競爭貶值一項,說明歐、美等發達國家為希望「終極需求」最終轉移至亞洲及新興市場而作出讓步。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周日在悉尼接受中國駐澳洲記者集體採訪,認為新興市場主要存在3個問題,即經濟結構性、對商品的依賴性及短借長用的錯配。自身調整重要,卻不排除IMF介入。中國現在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接近30%,以後可能更低一點,而中國經濟佔全球比重還不到10%。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貢獻已很大。若希望中國回到9%至10%的增長,再做出更多的貢獻,別想。大家都要努力。

中國雖然不可能永遠剌激內需維持超高增長,但可經過國際性多邊組織對亞洲區內增長提供資源。去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議設立區域性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對亞洲區內基建提供貸款及注資,是以實際行動支持G20,值得西方各國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