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新興市場 | 2014-02-10 05:00

陳致強

南韓、台灣有望突圍

在過去多篇文章中,筆者一直建議讀者專注在已發展市場股市,並多次警告大家要對環球新興市場萬分小心。以目前新興市場的基本面及政治形勢來看,雖然部分新興國家的表現較好,然而若說要撈底入市,重返新興市場,筆者相信在現階段仍言之尚早。

筆者認為,今年的投資主題仍然集中在歐美等成熟國家。成熟市場持續錄得經濟增長,數據更有機會令人喜出望外。而部分的新興市場,相信也能受惠於歐美經濟之復蘇,帶動出口業向上。

歐美復蘇的兩大贏家,相信非南韓及台灣這兩個北亞經濟體莫屬。南韓去年12月份工業產出,經季節調整後按月上升3.4%,創4年半以來最大升幅,亦高於市場預期。

南韓出口受惠美國復蘇

另外,南韓央行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2月製造業企業信心指數從1月的79升至81,創3個月來新高。這是因為當地商家相信南韓出口將可受惠於美國經濟復蘇。

南韓是環球汽車、船務、手機、半導體、石化及電子產品的製造重鎮,出口佔當地近一半的經濟產出。在2013年間,韓圜兌日圓由8一直上升至10,早前市場擔心韓圜升值會拖累韓國出口增長,現時回頭看,似乎是誇大其詞。去年南韓的經常帳盈餘持續擴張,12月的經常帳盈餘已由11月份大升一倍至80億美元,全年盈餘更躍升47%至700億美元,反映即使韓圜匯價上升,亦無損當地出口復蘇。

而在台灣,該國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2.9%,亦大幅優於預期的1.8%,部分原因正正是因為出口數據獲得上調。另一方面,台灣的零售銷售及信貸增長同樣有加速之勢,因此,相對於環球新興市場整體而言,台灣股市近年開始跑出,筆者更相信,這趨勢將會在今年持續。

與南韓一樣,台灣同樣擁有經常帳盈餘,佔比更達該國GDP 11%。在芸芸新興國家中,新台幣的匯價仍然便宜,加上台灣債券的收益率本來就低於美國國債,一直以來外國投資者都不熱衷台灣債券,因此即使美國聯儲局實行退市,相信亦不會有太多資金從台灣撤出。

但與此同時,正當韓國和台灣在市場動盪時展示出不俗的抗跌力時,其他大多數新興市場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泰國亂局持續拖累經濟惡化

近來亞洲投資者的焦點,明顯集中在泰國。泰國在這次的政治爭議及反政府浪潮中,看守總理英祿帶領的為泰黨(Pheu Thai Party)及反對黨民主黨之間的鬥爭不斷,反映了該國的深層次矛盾。為泰黨的民粹主義政策,成功吸納了不少泰國的窮人和農村地區居民;與此同時,民主黨則獲得泰國精英階層和中產階級的支持。兩黨持續博弈,幾成僵局,要找一個令所有持份者都感到滿意的解決方法,實在不容易,令該國的經濟前景持續極度不明朗。

更令人擔憂的,是泰王普密蓬的健康狀況。泰王在位67年,至今仍然廣受全國崇敬,然而泰王近年病情反覆,更進一步加深當地政治風險,當地發生軍事政變的機會仍然甚高。

不幸的是,泰國亂局持續,很有可能令當地經濟惡化。近來泰國的製造業生產和進口資本貨物已經在收縮。在泰國設廠的日本豐田汽車已表明,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在泰國設生產線的外資公司,可能很快就會選擇離開。

一直以來,泰國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以及信貸快速增長,消費者信貸尤其興旺。但如今泰國政府已無法正常運作,我們不應該期望當局會在短期內推出任何財政刺激政策。

一旦外國債權人減少對泰國借貸,該國很有可能會陷入信貸低迷周期,打擊國內需求。值得留意的是,泰國的經常帳赤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1%,而該國的外匯儲備亦在收縮。雖然泰國股市已大幅下挫,但若投資者希望趁便宜撈底買入泰國股市,恐怕現在還未是時候。

整體來說,筆者相信全球新興市場風險資產的拋售潮仍未完結。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的例子比比皆是:巴西的就業人士數目正在下跌、印度的工業生產就近乎零增長、中國工業生產及鐵路貨運增長經已迅速放緩,中國的在岸企業債券息率自去年夏天以來大幅上升,亦反映中國經濟正在放緩......而除了中國之外,新興市場多國的貨幣均告大挫,令入口貨品價格急升,更可能導致進口急劇下降。

值得探討的是,究竟新興市場經濟持續惡化,會否拖累到全球的經濟增長?在過去15年來,新興市場佔全世界的經濟規模及貿易額大幅上升。根據估計,新興國家佔去全球40%的入口需求,相較之下,歐盟、美國及日本的佔比則分別降至32%、15%及5%。因此,相對上美國和日本較不易受到新興市場危機的影響。要數最容易受到新興市場增長放緩所影響的行業,相信是原材料、能源和工業。

在現階段,筆者不相信新興市場之下挫,會拖慢成熟國家的經濟增長,但在未來幾個季度將會密切留意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