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3-06-05 00:00

忽然文化 占飛

天變不足畏

放大圖片
中國文學表達敬畏之情者甚多,要一一列舉,恐怕寫本書也不足夠。早前本報副刊有文章引述蘇東坡《前赤壁賦》中的名句,便是典型敬畏:「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意思是,人的生命和天地相比,如蜉蝣般短暫,如滄海裏一粒粟,微不足道,怎能不哀嘆?怎能不羨慕無窮無盡的長江流水?唯一能解脫這種愁緒之法是,想像如飛翔的神仙般遨遊天下,永遠擁抱明月。「長終」是嫦娥的典故,飛月便可不死。 愴然涕下 上述的話是邀蘇東坡共遊赤壁的「客」(蘇沒說是何人)說的。重點不在求「長終」,而在哀嘆生之短暫、人之渺小,這便是awe。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寫得更明白清 ...

(節錄)全文共67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