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北美 | 2014-01-29 05:00

孔睿思(Russ Koesterich)

考慮沽美國小型企業股套現

美股在2013年表現極為亮麗,不少投資者開始疑問,究竟應否削減部分持倉套取利潤呢?

不過知易行難,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要決定何時沽出投資要比決定何時買入困難得多,其中一個原因出於投資行為 — 我們往往拒絕承認錯誤,坐守失利的投資太久。另一個難以決定何時賣出的原因是,即使估值對決定長線投資舉足輕重,但卻並非釐定買賣時機的好工具,科網股泡沫的最後階段正正是最佳例證。

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特指數在1999年初首次突破2500點關口,當時的市盈率已由兩年前的16倍飆升至超過50倍。不過,雖然估值在當時的水平已偏高,但指數在其後的12個月又再攀升超過一倍,在5000點以上的水平才見頂(提前沽售投資並非壞事,雖然投資者在其後一年可能會感到失落)。

目前,雖然股市估值也偏高,但卻非如1999年或2000年時般處於極端狀況,因此要決定將那些投資套現,可能更不容易。不過,市場中雖然未見太多股份大類處於「泡沫」水平,但基於估值及貨幣供應狀況的轉變,至少可以考慮削減比重的一類股份為美國小型企業。

1. 估值高企。雖然美國小型企業現時的估值,並非如科網股泡沫時期處於極高的水平,但基於大部分標準包括以絕對值或相對於大型企業計算,小型企業的估值確實已偏高。參考小型企業指數羅素2000指數,現時的市盈率已接近27倍,是2011年秋季時的兩倍,也較大型企業出現高達50%的溢價。

2. 貨幣供應狀況稍為收緊。誠如上文所述,在作出投資決定時,估值固然重要,但卻不是唯一的考慮。投資者同樣應考慮促使市場逆轉的潛在因素。就小型企業而言,量寬貨幣政策(QE)結束及實質利率上升,都有可能促使市場逆轉。作為投機性較強的資產,小型企業以往對貨幣政策變化的敏感度一向高於大型及超大型企業。當貨幣供應寬鬆時,小型企業的估值傾向上揚;相反,當貨幣供應較為收緊時(就如今天一樣),小型企業的市盈率便傾向收縮。

不過,上述的分析並不表示美國小型企業股份不會繼續造好,或投資者應出售手上所有的小型企業投資。我們希望表達的只是,估值高企而貨幣供應情況稍為收緊,意味着美國小型企業不大可能重演去年的佳績。簡而言之,倘若投資者希望套現,小型企業大概是個不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