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3-05-27 05:00

欲言不止 楊書健

【欲言不止】鴿洞效應支持美股

放大圖片

有一個寓言說,每天獅子媽媽都跟孩子說,我們必需跑得比跑得最慢的羚羊快,才能獵到晚餐。而羚羊媽媽則跟孩子說,我們必需跑得比跑得最快的獅子快,才能安全離開。這則寓言用以鼓勵自己,本身並無問題。企業要長治久安,最重要是持續捍衞及擴闊競爭優勢,因此「常精進」會增加企業價值,在研究個別股票的確有效。

不需好只需比別人好

但是在非洲草原之中,羚羊只需要跑得比其他羚羊快,獅子獵走其他的羚羊,其實已經安全了。最近在手機群組,有前輩就用這個比喻來描述美元近兩年的強勢。美國國內固然有大大小小的問題,但是歐洲在打仗、英國脫歐後反應逐漸浮現、日本因為人口萎縮,直至最近幾個月仍在通縮,相比之下美國的情況就變得良好,加上巿場仍有避險情緒,就解釋了美元乃至美股的強勢。

無視債談風險是奇景

這兩周美國又面臨財政懸崖。這個懸崖只是源於美國自己的法律,按常理總統和國會各自表態之後,總會通過提高債務上限。執筆之時,巿場卻仍在憧憬減息效應,仍然持續炒上,甚至不少科技股都因人工智能概念,炒至52周新高。也許本文出版的時候,府院談判已經完結,但是這種操作總有偶然性,永遠有談判破裂的機會,因此巿場無視風險亦是奇景。

數學理論之中,有個鴿洞理論。假設某養鴿場有10個養白鴿的樹洞,又養了10隻白鴿,那麼在每一個樹洞只能養一隻白鴿,而每隻白鴿又需要有鴿洞做家的前提之下,每一個鴿洞都會養有一隻白鴿。這個理論廣泛用於電腦運算之上,資料搜尋和資源分配的作業都有其影子。而且在金融世界亦有功用。

現代組合理論以及因此產生的謹慎投資者原則,講求分散投資。表面上,謹慎投資者原則認為不應該事前排除任何的資產,而是分析每一種資產對原有投資組合的分散能力之後,再做決定。但是大型機構投資者的策略更新,可能每3至5年才進行一次。而且嚴謹分析需要以長期數據表現為基礎,又通常由非金融系統出身的董事會或理事會做最終決定。

因此,機構投資者要批准加密貨幣等新興資產類別,往往要到資產成熟了好幾年之後才會發生。當然,也許投資者就失去了資產發展期的增長,但是機構投資者偏向保守,寧願放棄了這些機會也不要犯大錯。說白了,就是他們已經發了財,不再需要賭博了。

已經發財便不需再賭

所以機構投資者可以選擇的資產,不外乎就是債、股及地產和私募等其他資產,地域則集中在發達國家,不外乎北美、歐洲和亞太區。而且財政愈穩健的機構,取向就自然愈保守。同樣是州立退休基金,假如因為人口老化等長期因素,在5年或10年後有可能資不抵債,理事會還有原因要稍為進取。但如果退休基金基本上10年20年後還是可以自給自足,那麼理事會就會以保存戰果為最高目標。能夠自給自足,當然就是資金夠多。所以錢愈多的機構,投資限制也愈多。

對穩健投資者來說,大筆資金必需恒常投資,但選擇又限於北美、歐洲和亞太區幾個巿場。又因為分散投資的要求,不能整個組合只投資單一地區,因此到最後就出現了鴿洞效應,基本上他們必需在這些地區都持股。所以個別經濟體就算情況再差,只要和其他經濟體處境差不多,甚至稍為優勝,已經可以吸引不少長期資金了。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