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巿股評 | 2023-05-13 08:40
港股繼續橫行,恒指周五收報19627點,按周下跌422點,主板成交維持於1000億元水平,相信在交投明顯轉旺前,大市仍是沒有方向。各板塊波幅不細,最熱門的中資金融股周內「盛極」回順,備受注目,金屬板塊則持續沉淪。EJFQ系統內25個行業分類中,金屬股整個星期下滑9.04%,排榜尾。周五商品股沽壓不輕,江西銅(00358)、中鋁(02600)、洛鉬(03993)、天齊鋰業(09696)挫3%至7.2%;宏橋(01378)跌幅擴大到6.9%,全周瀉10.8%,為最差藍籌股。
年初迄今商品市道表現不濟,除黃金、糖、咖啡外,其他類別普遍見紅:工業金屬如鎳,價格急插近30%,鋁與銅價也回落5%左右;石油和天然氣分別下挫一成及五成;農業類的小麥、大豆各瀉約20%、5%。
附【圖】所示,彭博商品指數去年6月見頂下滑,呈一頂低於一頂,2023年伊始已累瀉兩成,確認踏入熊市,到周五亞洲時段曾觸及100.78的今年新低,不足一年插水約26%。順帶一提,標普GSCI商品價格指數走勢相若,且跌幅更甚。
商品價格屬宏觀經濟晴雨表,指數續尋底正好反映投資者對經濟的看法。新冠疫情3年來重創環球商貿,雖然世衞已解除「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警示,卻不代表經濟可輕易全面「復常」。相反,疫下各國為提振市道,財政與貨幣政策兼施,副作用尚待解決,尤其是美國「鷹式收水」快到盡頭,遏通脹未竟全功,衰退恐難避免,還有聯邦政府債務上限的政治困擾,勢令情況雪上加霜。
「美國打噴嚏、全世界感冒」,如今美國經濟走下坡,其他發達國家同病相憐,商品需求自然不振。
另一方面,中國去年底解除防疫限制,曾掀起一輪「炒復常」升浪,可見投資者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復甦寄望甚殷。事實上,今年2月及3月內地經濟數據確不俗,惟過去一周公布的4月份數據均差過預期,無論是進出口總值按年增長1.1%(以美元計價),抑或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下降3.6%,以至新增貸款報7188億元人民幣僅及預測的一半,皆顯示復甦進程未如理想。當然,單月數字欠佳,或會促使中央為穩經濟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能否順利重拾動能,仍要觀察多幾個月。
美國衰退陰霾籠罩,內地疫後復常需時,這兩個商品消費「大客」所面對問題縱不同,都屬商品市場的利淡因素,想擺脫「熊爪」,預料短期內機會渺茫,扭轉尋底格局最快或要等到下半年。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