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政經 | 2023-05-17 18:40

Project-Syndicate 羅格夫(Kenneth Rogoff)

拜登的南美盲點

放大圖片

中國在南美洲的經濟足跡,在過去幾年間明顯擴大,已經超越美國,成為該大陸最大的貿易夥伴。儘管美國總統拜登矢志抗衡中國的地緣政治野心,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中國在自身周邊地區日益增長的存在。這是令人費解和警醒的,尤其由於南美洲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關鍵作用。

4月早些時候,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呼籲美國,停止給烏克蘭戰爭「煽風點火」。而他的這一聲明,只是美國在該地區影響力減弱,且拜登政府對此無計可施的最新例子。

美國對南美地區的忽視是某種成見的結果。1982年,時任美國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在巡迴訪問該地區後才「驚訝地」發現,原來該洲是由多個獨立國家組成,引起一片譁然。中國對這塊擁有豐富礦藏,廣闊農業用地,以及全球餘下一半以上熱帶雨林的大陸,產生濃厚興趣也是自然而然的。

這種感覺是相互的。中國並不像蘇聯那樣,純粹帶來負面影響(儘管一些美國政客希望將兩者相提並論)。該國願意花大筆金錢從南美獲取資源,而且已經逐漸成為一個主要貸款人,為某些負債纍纍的國家,提供急需的融資(雖說一般都會附加一些諸如必須從中國採購相關物資的條件),而且很少顧及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秉承的反腐敗準則。再說,中國也未曾被當場抓到煽動政變行為——這種醜事美國在上世紀就曾多次被抓着。

不管怎麼說,中國在南美的存在,對環境的影響是令人深切擔憂的。中國對大豆的貪婪欲望,一直是巴西森林砍伐和阿根廷草原減少的主要驅動力。此外,中國對該大陸的興趣,反映了其日益增長的水需求——在拉丁美洲仍然較為豐富的水資源,在中國卻極為稀缺。

歸根究底,美國和歐洲必須承認,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必然需要與像巴西這類國家,在保護雨林和轉向可再生能源方面進行合作。雖然中國無疑也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但它的近期目標是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並將自身打造成一個足以與後者平起平坐的大國,因此實現淨零排放和減少南美洲的碳足跡,並非其首要任務。

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傾向忽視拉丁美洲的一個原因是,它在十九世紀以來一直相對和平。1823年確立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將整個拉丁美洲置於美國的勢力範圍內,並自此有效阻止了外國勢力在該地立足。1860年代法國在拿破崙三世領導下對墨西哥的干涉行動,一般被視為歐洲嘗試在拉美建立永久存在的最後一次重大嘗試。這種狀態一直維持至蘇聯在一個世紀後,通過在古巴部署核武器令衝突升級,並將世界推至核戰邊緣。

隨着美國經濟影響力逐步減弱,其阻止外國軍隊在南美洲建立存在的能力,也日益受到威脅。中國已經在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建立了一個空間觀測站,現在正向阿根廷施壓,要求建立一個海軍基地。由於當前通脹率飆升超過100%的阿根廷已接近債務違約,且由民粹主義政府執政,中國最終可能會得逞。而曾受美國左派青睞的委內瑞拉,在經歷數十年災難性經濟政策後,也極易受到中國(和俄羅斯)影響。

雖然阿根廷和委內瑞拉都經歷了南美洲最為廣泛報道的經濟衰退,但新冠疫情也使其他國家經濟增長放緩,並加劇了不平等狀況。此外,正如盧拉對烏克蘭的評論所顯示的,整個大陸的左轉,可能會催生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外交政策。

拜登政府必須加緊努力對抗中國在南美的影響力。通過幫助南美國家改善其教育系統、提高儲蓄,以增加公共投資,並實施提高生產力的結構性改革,美國可以協助該大陸走上長期經濟繁榮的道路。同時為了支持南美轉向可再生能源,更多西方國家必須同意,向那些飽受債務困擾且資金緊張的南美國家政府,提供大規模贈款而非貸款。由於中國不斷擴大的全球影響力,和南美洲對綠色轉型的重要性,美國不能再把它的南方鄰國,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